科研动态:行走第三极,探秘冰冻圈 ——中大-兰大祁连山野外联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启动

发布人:高心雨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大见成效。巍巍祁连,远山如黛,碧水无垠,草原上牛羊成群......

 

背景介绍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守望河西走廊绵延千里,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源于此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河。IPCC报告中指出山地积雪、冰川和多年冻土在21世纪几乎都呈现持续退缩态势,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变化受到冰冻圈学者的广泛关注。

 

祁连山脉 

 

科考概况及前期准备

       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热情邀请,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极地遥感团队决定利用国庆假期的时间,深入祁连山脉腹地,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合开展冰冻圈野外科学考察。

       本次科考是基于无人机、光谱仪和探地雷达等技术,结合多种现场观测手段,针对祁连山冻土、冰川、积雪等方面开展的冰冻圈野外观测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冰冻圈地貌特征,掌握冰冻圈要素基本现场探测与观测方法,开展BNU-1卫星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实验,采集冰冻圈典型地物光谱数据。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科考队由8人组成,由惠凤鸣副院长带队,队员包括助理教授李刚、叶玉芳、王雪,博士后郑雷,博士生于亦宁、李岚静、林泓。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考队由5人组成,由彭小清副教授带队,队员包括硕士生王昆、魏思浩、王升第、赵耀华。

       本次联合野外考察采用无人机大范围摄影测量技术,结合多种现场实地勘测手段,重点针对祁连山俄博岭地区多年冻土及其热融滑塌等冻融现象,开展多时空、多尺度精细对地观测,为揭示多年冻土区微地形不同地貌对冻土的影响提供第一手资料。科考队针对在轨运行的BNU-1卫星在祁连山选取辐射定标场,开展太阳反射通道的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试验,实现对目标传感器的在轨辐射定标。为丰富冰冻圈地物光谱库,开展典型地物光谱信息采集。针对祁连山冻土、冰川地区,开展无人机航拍测量,获取精确地形数据。

       本次科考正式出发之前,学院领导与科考队员召开了多次科考筹备及动员会议,惠凤鸣副院长对科考物资的准备与培训课程的安排进行了细致规划,并强调了在野外科考,时时刻刻要把“安全第一”作为第一守则,坚持团队行动。同时,学院程晓书记/院长、许粤副书记对本次科考队也寄予了深厚期望,希望科考队各位成员能通过实地考察来感性地认识冰冻圈的冻土、积雪和冰川等要素的物理特性与变化机制,并与兰大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出发前,测绘学院陈卓奇副院长对BNU-1小卫星在祁连山的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实验进行了细致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对科考队员进行了BNU-1轨道特点及实验具体内容的培训,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测绘学院助理教授张书航老师为科考队员进行了无人机组装、安全检查、自动航线规划、仿地飞行等无人机操作相关培训。测绘学院工程师黄继锋老师为科考队员进行了地物光谱测量、GPS使用的相关培训。科考队员仔细认真地参与到每一项技能的学习中,并就野外可能出现的各种仪器设备问题与培训老师进行了细致交流,以确保在野外科考中更加顺利的完成各项任务。

 

 

       在多次准备会议及仪器培训之后,全体科考成员整装待发,带着满满的期待即将踏上祁连山科考之旅,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精彩收获吧!

 

科考路线规划

       9.29:珠海市—广州市—兰州市

       9.30:兰州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访问交流)

       10.01:兰州市—西宁市—祁连县(冰冻圈地貌特征考察)

       10.02:祁连县—俄博岭—祁连县(BNU-1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冻土热融滑塌无人机航飞、冻土活动层杆探及土壤水分观测、光谱信息采集)

       10.03:祁连县—冰沟站—黑河站—野牛沟乡(积雪与水文观测站考察、光谱信息采集)

       10.04:野牛沟乡—八一冰川—4号钻孔—野牛沟乡(BNU-1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冻土探地雷达观测、冰川无人机航飞、光谱信息采集)

       10.05:野牛沟乡—俄博岭—武威市(冰冻圈地貌特征考察、冻土热融滑塌无人机航飞)

       10.06:武威市—兰州市(冰冻圈地貌特征考察)

       10.07:兰州市—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