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我院本科生团队获第三届飞马机器人行业应用大奖赛入围奖并作大会现场报告
2021年11月11日-12日,由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中心、广东省测绘学会等单位联合指导,中山大学、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无人机行业创新应用大会(2021)暨第三届飞马机器人行业应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院本科生团队(高婧雯,丁雯慧,陈婕,廖文婷,指导教师:张书航)投稿的论文《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的校园三维建模应用的对比》获得无人机行业应用大奖赛入围奖,并于此次大会上进行展示报告,最终斩获第五名的好成绩。

飞马无人机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围绕无人机行业应用展开,会议内容涵盖遥感科学、测绘、海洋与极地等多个领域,邀请到了来自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生态环境、极地、海洋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院士、专家、用户参与,围绕无人机创新技术、应用实践、行业发展前景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等嘉宾出席会议。

徐冠华院士发表大会致辞
11日上午,原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资源遥感专家徐冠华作为本届大会的特邀嘉宾发表了大会致辞。徐冠华院士从宏观角度指出,无人机技术已开始向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等方向发展,长航时无人机、微小型无人机、无人机集群等将成为未来重点方向。无人机技术的革新,也推动了我国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数字孪生、万物互联、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实景三维中国等已成为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的关键词,也成为国家新型基础测绘的重要牵引。

程晓院长作报告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晓在会上作题为《极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报告。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的领军人物,程晓教授立足极地冰盖、海冰、大气与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现状,重点从极地运载与作业装备、极地通用技术与装备、极地空天基探测技术与装备、极地空间探测技术与实验、极地冰海基探测技术与装备、南极冰盖大深度冰下湖科学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极地基础设施、极地地质调查与评估技术以及极地保护与国际治理等11个方向展开,解析了我国在极地观测与探测领域的战略布局。

我院本科生高婧雯(左五)上台领奖
11月11日下午,本届行业创新应用大会的三个分论坛——海洋与极地遥感应用分论坛、城市空间立体建模分论坛、无人机行业应用大奖赛分论坛召开。在无人机行业应用大奖赛分论坛上,10家单位的参赛文章从本届大奖赛93篇参赛文章中脱颖而出,参与到最终的现场比拼中。各企业参赛者激烈角逐,经过评审组专业审慎的评选,最终我院本科生团队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


参赛队员作现场报告
- 论文内容简介
摘要: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实景三维建模是近年三维建模领域的热门新技术。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或者激光雷达,可获取测区真实影像或密集点云,进而生产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校园实景三维是智慧校园的数据基础,而哪类无人机平台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最适宜校园实景三维应用仍值得探讨。本文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为研究区域,飞马V10、D20为平台,对比正射影像建模、倾斜影像建模和激光点云的多源遥感数据建模效果,分析不同建模方式的绝对精度与效果。结果表明:倾斜摄影建模效果最佳,在模型完整性和纹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处理时间较长;正射影像建模结果水平精度较高,而侧面信息缺失严重;激光点云整体精度高,处理速度快,但对平台稳定性要求高。研究结果为校园三维建模的方法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得到更优的实景三维校园建模效果。
关键词:无人机,实景三维,数字化正射影像技术,倾斜摄影,激光雷达技术
此次大赛展现了我院学子先进的风采,也增强了参赛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但也应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