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迎新:学院开展“走进遥感”系列讲座

发布人:廖心宇

 

 

“走进遥感”系列讲座一| 三维信息数字化

       9月3日下午14:30-16:30,我院为加深大一新生对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了解,邀请了测绘学院“三维(3D)信息获取与处理团队”首席科学家张吴明教授开展题为“三维信息数字化”的遥感专业导学课教育。四班班主任耿静带领全体大一新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张吴明教授围绕“三维信息数字化”系统介绍了三维信息的理解、三维信息数字化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和三维信息的应用实例。为了让新生们更直观地体会到三维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张教授在讲座中插入了许多影视片段,结合了与三维信息相关的热门话题,亲自用专业软件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三维信息,还展示了自己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张教授还简单介绍了测绘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向同学们展现了本专业毕业后多元的就业渠道,并分享了自己做科研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讲座最后,张教授对新生的科研素质做出了要求。他强调,坐得住比聪明更重要,希望学生们知行合一、独立思考,不从众、不造假、不我行我素、不管周围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要求同学们在做科学家之前先做人,真实不虚伪,讲道义。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地发言提问。问题质量很高,得到了张教授的夸赞。

 

 

       听完讲座后,同学们均表示收获满满,遥感4班刘敏发同学写道:

       “听了今天下午张教授三维信息的课,见识到了三维信息的各种应用,像无人驾驶、校园3D建模、五毛钱特效等等,激发了我对遥感的兴趣;还有教授最后的话“能够完成工作并且从中获得乐趣,而且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发人深省。”

 

“走进遥感”系列讲座二| 环境遥感

       测大地方圆,绘神州经纬。夏日的隆隆烈日也阻挡不了同学们对讲座的热情与期待。走进遥感系列讲座之环境遥感于9月5日在逸夫楼30采用线上模式在二班班主任梁琦主持下如期举行。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华兵教授,用严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从遥感的定义、遥感的发展及中国对地观测卫星、遥感技术前沿发展、学院环境遥感团队的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解释与介绍。黄教授从环境遥感的定义出发,为我们深入的讲解“遥远的感知”是何物,并针对我国国情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环境遥感的发展前景与方向进行解读,并用卫星照片进行遥感前沿技术的介绍,用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电磁波知识进行拓展,给同学们带来新的观点与思考。

 

 

       在梁琦班主任的主持以及黄华兵教授的倾情讲解下,整个讲座学术氛围浓郁,同学们积极认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下为初识遥感的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从现场的不断掌声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遥感的迷人魅力与动人之处。

 

 

       在讲座中,同学们认真积极,在黄华兵教授的引领下,提出了属于自己对遥感的疑惑与见解,并有足够的勇气与黄教授进行交流。这不仅极大的增强了自身对遥感的理解,还可以领略一些遥感前沿技术,开拓视野,让同学们如沐春风受益无穷。

 

 

        相信本次讲座对同学们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活动会越办越好!

 

“走进遥感”系列讲座三| 极地测绘遥感

        9月6号上午九点三十分,来自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的赵羲副教授为2022级新生们主讲了一场以“探索极地-冰雪遥感与现场观测”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赵羲副教授通过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南极研究与考察现状,测绘遥感的南极应用,亲历的南极科学考察等四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其独到的见解与丰富的经历。

 

 

       在本次讲座中,赵羲老师强调了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南极的自然条件变化对全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又由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来说十分恶劣,难以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因此运用遥感科技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我国目前的极地考察现状,虽说已经拥有“五站两船’的南北极科学考察保障系统,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羲老师希望更多的同学投身到极地考察的事业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羲老师还在讲座中为同学们展示了郑雷博士使用无人机拍摄到的珍贵视频。同学们不仅从赵羲老师丰富的极地工作经历中感受到了极地考察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辛,也从郑雷博士拍摄的视频当中感受到极地的魅力与自然的雄伟。

       在讲座完成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赵羲老师也一一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相信同学们也是收益颇多。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极地遥感的大家庭中,“一起发卫星,坦远洋,闯极地!中大人的极地故事,未完待续……”

 

“走进遥感”系列讲座四| 给地球做“CT”

       9月7日下午,为了更好的促进新生对所学遥感专业的进一步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引导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思考自己学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我院开展了“走进遥感"导学课讲座(第四讲),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

       下午三点,特地从珠海校区赶来的冯伟教授在22级遥感一班班主任张书航助理教授的陪同下给大一新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该讲座由张书航助理教授主持,冯伟教授主讲,全体22级测绘新生参加。

       讲座伊始,同学们对冯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冯伟教授通过与同学们轻松的对话提出了本次讲座的课题——“给地球做CT”。

 

 

       冯伟教授指出:“对地球进行探测并成像,和对人体进行探测并成像很相似”。于是首先以自己做过的一张“CT”作为导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推进。通过医学影像类比,进一步科普了为什么要给地球做“CT”,怎样给地球做“CT”,地球物理探测的原理及我国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基于新生的学情,冯伟教授巧妙地选取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引导,引出了地球重力场的概念。同时介绍了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应用,如可以推求平均地球的椭球形形状等。

       随后,冯教授向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至少需要几颗才能准确进行定位?”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回答,冯教授细心聆听了同学的想法和疑惑。然后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地一一解答。

 

 

       最后冯教授揭晓答案,并提出了同学们之前并未了解过的“星间链路”。在同学普遍认为至少三颗导航卫星确定一个位置的前提下,补充因为时间误差,因此四颗卫星的定位精度会更高的观点。

       冯伟教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以渊博的学识和极具魅力的课堂艺术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整个讲座深入浅出、轻松愉悦。通过讲座,同学们对“遥感”这一领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与憧憬。

 

 

       讲座最后,张书航老师语重心长地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发言,并对新生寄予了厚望: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时代浪潮和国家政策相吻合。尽管学院非常年轻,但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创造辉煌!也希望测绘学子能够具有健康的心智体魄、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践能力,努力做一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结束时,冯伟教授同收获颇多的大一新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详细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本次讲座增进了全体学生对测绘学院的了解,使其对遥感专业的知识与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激励全体学生在新的阶段勇于突破自我、成就自己,也对自己学业生涯的初步规划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至此,“走进遥感”的四期导学课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