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专题 |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争做育人的“大先生”
近日,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本次竞赛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政、通识和全英共七个赛道,经过激烈比拼,我院助理教授燕兴元在“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获得工科组二等奖,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良好的教学风采。
学院小编特地推出一期燕老师的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教学世界吧!

燕兴元助理教授
一、行而不辍 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
问:您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请问您有无从事教学工作的相关经验分享?
答:教学之路漫漫,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初为人师,在教学方面,我和学生一样也是从零开始,需要不断学习。就像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教师,认真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对于知识点的充分准备,我还会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实际案例,以便更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述,引导同学们充分思考。课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课上我增加了学生相互分享的部分,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同学们学习热情。课后及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建议,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虽然我教授的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但也不忘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前沿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我将不忘初心,行而不辍,在与同学们和同事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二、知识落地 理论与实践携手共进
问:当今大学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请问您是如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以致用的呢?
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知识的掌握,必须要落到实地。高松校长强调,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具备“三力”的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提高实验课的比重,依托学院良好的教学平台辅助学生的实习实践,根据课程原理设计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数据处理,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不同技术的理论、方法。在每次实验课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需求、分解问题、处理误差、定位方法、分析优缺点”的流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立德树人 培养新时代测绘人才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您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践行的呢?
答: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在课程中讲述国家GNSS领域的建设发展与应用需求,介绍“中山大学极地”号极地破冰多用途船作为科教平台所承托的人类极地海洋的求索梦想,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和向海图强、探秘极地,共同书写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答卷的使命担当,鼓励同学们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其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能引领未来的新时代测绘人才。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体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产生共情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后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将以此次教学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教学竞赛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推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人人争当“四有”好老师,做育人“大先生”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