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学者齐聚云端,共享冰雪学术盛宴 ——极地冰盖冰架科学研讨会暨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 年会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10日,极地冰盖冰架科学研讨会暨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年会顺利召开,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呈现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人在线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冷疏影处长出席研讨会。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极地研究在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进展迅速、成果丰富、人才辈出。本次会议旨在通过研究思路和成果的分享,推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展深入合作,助力学科交叉和融合,促成实质性的合作,推动极地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开展。

会上既有学术大咖的前沿成果报告,又有学术新秀的新锐观点思路,内容聚焦、效果显著。26个学术报告围绕极地冰盖冰架物质平衡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这一主题开展,内容涵盖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各要素现状、变化与成因,以及极地观探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展现了当前国内极地冰盖冰架研究的最新动态,也为后续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程晓教授从宏观角度作了题为《极地观测与探测》的报告,详细介绍中山大学极地研究进展、科技部深海极地专项部署情况,并提出推动极地冰架大科学计划的倡议。同济大学李荣兴教授在题为《南极三大冰架稳定性监测、现状和趋势》的特邀主旨报告中,系统展示了当前南极三大冰架的状态和未来发育趋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李院生研究员作《埃默里冰架观测:科学问题和意义》报告,详细阐述了埃默里冰架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成果。这三个报告分析了极地观测与探测的现状和未来,聚焦于极地研究的热点问题,展望了极地研究的未来趋势,让与会的青年学者深受启发、拓展眼界。


会议由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协办。与会者表示,极地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本次会议促进了极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拓宽了极地领域研究思路,为国内极地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将极地冰盖冰架科学研讨会打造成精品品牌,继续组织相关研讨,凝聚共识,整合国内外力量,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助推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