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极地遥感小卫星冰路卫星在轨四周年
四年前的今天,由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设计,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冰路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这是我国首颗极地遥感观测小卫星。
中山大学极地与海洋遥感团队负责冰路卫星的运营,研发了冰路卫星的地面生产系统,负责数据下传后的数据处理,卫星观测数据已向全球用户共享。
该卫星仅重16公斤,携带一个具有全色波段和四个多光谱波段的光学有效载荷。主要用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具备5天覆盖两极的能力,相比国外同期卫星具有高重访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分辨率约为80m,与目前国际主流光学遥感卫星相得益彰,更加适合研究极地冰雪环境的快速变化。

2019年9月12日
冰路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

冰路卫星3D渲染模型
该卫星自发射以来运行状态良好,圆满完成了三次南极和两次北极格陵兰观测任务。累计对地成像超过12000幅,分别完成了3次全南极洲和3次格陵兰全岛的全覆盖成像;对南极洲第三大冰架——埃默里冰架发生的历史性大崩解进行了全程监测,见证了3150亿吨超级冰山的诞生;也在常规开展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冰架、海冰变化的持续监测。这些数据已形成2级产品体系,在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服务与决策中心供全球科学家免费下载,为极地环境变化提供了独特的遥感资料。中山大学极地遥感团队编辑《冰路卫星遥感影像图集》,辑录了冰路卫星的相关数据影像资料,即将出版。
在2021年10月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冰路卫星成功入选,并在海洋强国板块展出。

冰路卫星取得的部分成果

《冰路卫星遥感影像图集》即将出版

冰路卫星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冰路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稳定运行,不仅验证了中国在极地遥感观测领域的科技实力,也为我国自主建设极地天基观测系统打下了基础,树立了典范。中山大学极地与海洋遥感团队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不断突破极地空天遥感观测技术瓶颈,研发国产卫星极地冰雪遥感产品,建成极地冰雪环境实时监测系统,为中国极地观测事业贡献中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