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海讲坛(第12讲)回顾:对大地测量与时空基准相关科学问题的思考

发布人:车琳琳 编辑:余彤雨

       2023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孙和平研究员受邀作题为“对大地测量与时空基准相关科学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该报告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若海讲坛”第十二讲,讲座由校党委办公室主办,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哲学系(珠海)学院与“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承办,在珠海校区天琴中心一楼大报告厅举办。报告会由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教授主持,珠海校区各学院近200名师生到场参会。

 

 

       讲座伊始,孙和平院士以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背景引入,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以及时空测量和时空基准的重要意义;从量子精密测量时代对时空基准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着手,阐述了建设独立、自主与安全的时空基准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报告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时空基准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我国时空基准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孙院士特别指出,基于多源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的时空基准平台建设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至关重要,应大力推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和产品的标准化,加快对空天地一体化的时间频率传递体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海洋大地测量基准及海陆参考框架转换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构建全球统一的时空基准和重力参考框架。

 

       

       在交流环节,孙院士就师生提出的测量精度上限、卫星定位以及地球自转参数自主估计的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若海讲坛”第十二讲在热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报告结束后,孙和平院士一行参观了天琴测地台站,并与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就测绘遥感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入座谈。

 

 

       孙和平院士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国际IAG地球动力学与固体潮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8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获博士学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国家基金委重点和创新群体等项目首席,任国际《Geodesy andGeodynamics》期刊主编和国内外《Journal of Geodesy》、《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和《地球物理学报》等期刊编委。研究方向涉及地球微小形变与动力学的高精度重力信号检测、理论模拟和力学机制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