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先锋:革命诗篇扬雄志,昂扬精神共我行

发布人:高心雨
1

 

前导

       许多人以为毛泽东的革命道路是一片坦途:秋收时节揭竿而起,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后便带领红军长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围剿最终抵达革命圣地。但实际上毛泽东在革命道路上是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探索的。其中最艰苦且鲜为人了解的时期莫过于毛泽东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红军陕北会师前的这段时间,我们第一学习小组因此精选毛泽东在这段时间的创作进行学习,就像毛泽东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论诗词创作时坦言自己越是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岁月就越有创作激情。所以,我们选取的这些革命诗词是最能贴近毛泽东当时感受,最激情勃发,最能体现毛泽东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我们加入对毛泽东少年时期的作品解读作为背景铺垫,让青马班同学能更清楚地了解毛泽东那革命最艰苦的岁月的心路,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与学习热情。

 

引论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诗人。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大家能够了解到毛泽东少年时期的志存高远,以及走上革命道路之后的昂扬精神,并体会到他那与众不同的学识与襟抱。

 

2

梁检明

 

少年立志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王海

 

       从这两首毛泽东早期的诗作中,很容易看出他虽年纪轻轻却早已立志远大——从改西乡隆盛的诗述志,再到“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希望通过改良现状,从而强国。

 

重大转折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4

孙博一

 

       此时毛泽东诗风突变,面对国家黑暗局势,推翻自己以往的人生设计,决意打倒暴政、拯救人民。”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虽有一丝迷茫与消沉,但旋即“酹酒滔滔,心潮澎湃”,有了前进的方向——武装反击。

 

井冈山上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5

高婧雯

 

       这首词毛泽东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秋气肃杀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6

卢宇煌

 

       这首词写于毛泽东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又身患恶性疟疾之时,恰逢重阳,诗中虽有“人生易老”的感慨,却主要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激昂气息。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

 

红旗高举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7

陈婕

 

       红旗这一意象在多为冷色调的词中尤其显眼,与传统“风掣红旗冻不翻”不同,此旗不冻不翻,永远在飘扬,在挥舞,是革命之火种。在其《如梦令·元旦》中“风展红旗如画”亦如此。

 

红军长征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红军战事不顺,毛泽东又被排挤。在如此沉郁之情境下,毛泽东的关注点却在红军不畏困难与天险的吃苦精神。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并以此精神感染他人。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8

凌逸博

 

       《十六字令三首》在湘江之战后节奏轻快,但在娄山关大捷后此词却异常沉重,遍地硝烟,血流成河,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最后仍然是精神昂扬,象征红军踏上征途,在其面前不再是关山难越,敌军重围,而是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曙光。

 

结语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毛泽东正是将其超人的襟抱融入其诗词中,从他的诗,我们见到了伟人更生动真实的一面:我们见到他走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以之为毕生信念的过程;我们见到了他屡遭挫折而不依不饶的精神;我们见到了他那并非一帆风顺的道路探索;我们见到了他在革命中乐观革命情怀。斯人已去,精神犹存。斯人诗词已成绝唱,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如今正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为此时代再赋宏伟诗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