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先锋:战“疫”团旗飘——返乡大学生团员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二)
-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已有218名大学生陆续到社区(村)报到,参与到了入户排查、体温检测、后勤保障等各项疫情防护工作,累计工作时长近千小时。
疫情暴发以来,家住临沂市郯城县龙泉社区的工程技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徐永胜便自愿参加了城里三街道办事处的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街道已隔离多例疑似人员,疫情防控形势颇为紧张。
1月28日至今,徐永胜同学一直奋战在街道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社区各个大门和街道醒目处悬挂条幅,到与社区委员会成员一起自愿捐献桌子、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防疫工具、挨家挨户询问并测量体温,再到耐心对外来人员进行劝返、车辆登记、喷洒消毒液等工作,每一个岗位上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事无巨细,尽职尽责。
每天于早8点准时至龙泉社区北门与值夜班人员交接,工作时间直至下午5点,没有一日落下。徐永胜说:只要勇敢的人自愿站出来,暖春定能如期而至!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团委发出号召,返乡团员们听从组织召唤,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到,有序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坚持为群众把好“第一道关口”,始终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向昆主动参与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中,承担了排住户情况、管控人员车辆进出、宣传执行省市区各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各相关公告等社区服务工作。
“在学校里我们的标签是大学生,而在疫情面前我的标签变成了青年,既然我无法作为医护人员或者科研工作者为疫情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那就让我做一名最基层的志愿工作者,尽自己所能,履行青年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我可以为这次全国防疫工作尽到微薄之力。”刘向昆说。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7级的本科生付裕园,作为医疗辅助类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来到当地人民医院进行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医学生,她发挥专业优势,制作科普推送“瑶家‘拉高’教你科学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编写抗疫顺口溜,为普通民众科普个人防护知识;同时,她采访多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抗疫历程,弘扬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精神。
她总说:“相比起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我所做的这些工作微不足道,我能做的实在太少太少。我认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而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当尽己所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践行者。”

-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团委积极响应号召,分区域、分专业、分批次统筹组织百余名团员骨干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到,听从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深入联防联控一线,参与社区入户调查统计、来往人员健康筛查、防疫知识宣传、密切接触人员轨迹报告撰写等工作。
组织公共卫生专业团员骨干成立抗“疫”青年突击队,就近服务地方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编写安全防控指南、居民健康筛查管理等工作,为基层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数学学院团员顾芯怡在自己家乡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志愿者工作,她的主要工作是参与新冠肺炎宣传资料分发、疫情期间区疾控中心进出人员体温测量。在登记信息之余,她还向社区的乡亲发放预防新冠肺炎的传单,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团员申飞阳返乡之后就立刻投身于自己家乡——河北邯郸市永年区的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之中。申飞阳的工作是记录关于疫情防控的物资捐赠情况。自元宵节起,他又承担了在社区入口对流动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的工作,并在社区的疫情防控群里发布相关信息,得到了社区户主的积极响应。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返乡学生团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报到投入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目前有上百名同学服务于学生家乡所在地的乡镇村及社区、当地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
“数据分析+现场服务”——这是一次“白加黑”的志愿服务。浙江大学数学学院2017级硕士生杨晶的志愿服务工作从白天持续到晚上。白天,她发挥专业特长,在什邡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数据组里负责疫情相关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到了晚上,就作为一名什邡高速出入口志愿者,负责登记往来人员的身份信息,并且测量和记录他们的体温数据。


要让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扬下去!
光华法学院2018级硕士生姜蔼倩,同时也是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曾经在贵州支教一年。
这次她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台州市新景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协助安保人员,在社区卡点对进出人员开展体温测量、出入登记、维持车辆秩序、查看登记出入证等工作,并提前按照防指要求熟悉、掌握管控对象和防控知识。
她还主动帮忙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及注意事项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详细解说防疫的各种措施,并在社区门口悬挂防疫宣传标语、在社区内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劝导居民戴好口罩、减少集聚活动。
浙大研究生支教团多名同学在所在地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 合肥工业大学
身在武汉的汪浩,是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在武汉市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布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志愿者工作,经过严格审查后成为了一名正式志愿者。
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汪浩与小伙伴们积极参与协助某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中。2月6日晚,已是将近11点钟,志愿者通知群里发出突击任务,需要人手帮忙搬运物资到某公寓,已上床休息的他得知消息后迅速动身赶到工作现场,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卸货、搬运。
虽然是深夜,但大家仍都充满热情,干劲十足。收队的时候已经快到凌晨1点,大家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口号声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前不久,他又接到新任务,要“全副武装”地前往青山区建设十一路青宜居社区给居民们送菜,当他得知该社区的感染人数已经有十几人的时候,刚开始心里也是有些担心害怕。倒不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而是害怕自己的家人会因为自己受到伤害。但是,这个念想转瞬即逝。
厚重的防护服让他汗流浃背,但为了保护自己和那些接触自己的人,他每次都一遍遍的细心检查后,才敲开了群众的家门。那天,他忙到下午四点多才回家,母亲听到他因为防护服穿脱不便等原因,已经一天没有喝水,心疼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在做志愿者的这些日子里,他从不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饭,他的父母知道,孩子是想保护好他们。
当问及汪浩父母感受时,他们说,“刚开始担心肯定是有的,身边的亲人也都不能理解,甚至我们自己瞬间也有那么一点自私的念头想阻止孩子去报名,但立刻被内心某种力量克服了。试想一下,如果人人自危、人人自卫,国家未来将会是怎样。我们的国家需要正能量来鞭策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要有所担当。我们为能拥有汪浩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管理学院2018级的藏族小伙边巴贡嘎在返乡后,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和西藏阿里地区的其他十余名返乡大学生组成“神山志愿团”,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看到老百姓们因为买不到口罩而发愁,作为团长的他和队友们自筹团费,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1100只口罩,向社会免费发放。当得知当地疾控部门需要志愿者协助工作,他带领小伙伴们积极响应,协助疾控部门开展流动人员调查,深入各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消毒工作,并力所能力地向当地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虽然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无处购买口罩、部分路人的不理解、天气恶劣等,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边巴贡嘎给他的队员们打气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遇到的困难比我们多得多,只要他们没有放弃,我们就应该坚持。”
在他眼里,哪怕自己的力量是微弱的,他也要把这一点温暖传递给大家。寒冷的天气、纷飞的大雪丝毫不敌他们抗疫的热情,早出晚归、不畏困苦。他说,“疫情终会过去,但‘神山志愿团’不会散,我们会继续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服务更多的人。”


- 厦门大学
电子学院2017级本科生蔡昂昂身处湖北省荆州市,他积极响应号召,在上观庙村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下,投入到该村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当中。
在社区负责人带领下,蔡昂昂走访村中辖区各家各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并劝散聚众活动,给村民们发放口罩并讲解疫情防护的相关措施,在基层争做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护者、家庭的关爱者。
在走访过程中,蔡昂昂发现一些村民缺乏对当前疫情情况的基本认识,甚至还有聚众打牌的情况。他及时劝阻、耐心劝说,阻止了聚众行为。他表示,耐心的劝导、科学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防控意识,为防疫工作的重要部分,一定要让村民们“入脑入心”,这样才能坚决打赢防疫战争!


“我给大家送口罩”、“我们今年不串门拜年”、“村子就是我的党员责任区”,这是能源学院2016级博士生李蒙从学校返乡后,一直坚守奋斗在战“疫”一线的真实写照。
1月20日,李蒙带着在厦门事先购买好的400只口罩回到了老家湖北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长春村。随着疫情日益严峻,村里防疫物资紧缺,买不到口罩使得村内人心惶惶、焦虑万分,她毅然做出决定,除了预留家人所需的口罩外,其余口罩无偿分给同村人,特别是村里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并耐心为村民挨个讲解口罩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因为她的奉献,全村人都带上了口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恐慌焦虑情绪。不仅如此,李蒙和她的母亲带头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把防疫知识带到村民身边;她和她的父亲带动村民实施封村封路,设置“劝返点”和体温监测站;村内停水,她主动拨打县长热线、市长热线,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 中国海洋大学
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赵彩玲,主动参与到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石横镇北大留村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村里“党员突击队”一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村里大喇叭把防疫知识宣讲给每位村民;认真开展村中巡查,走遍村里大大小小的街巷,做好防疫知识宣传,提升村民防疫意识。


20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钟立伟,积极响应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小善地村村委号召,主动报名在村口劝返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劝退外来人员进村、劝阻本村人员出村、测量体温以及签收相应物品等。


-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19级本科生常城的家就在武汉。疫情爆发之后,海外留学生志愿者在国外购买物资送回国内,常城则负责接收他们送的物资,再派送到武汉解放大道的集散点,主要支援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和第八医院。
在母亲和朋友的帮助支持下,常城成功完成了多次物资运输任务。他说:“武汉是我的家,我的家生病了,她需要我们每个人出力。共渡难关,搭把手,就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