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斗疫情 测绘在行动:智能移动测温车

稿件来源:CAR路里、AutoLab、邢车博士、传感器技术、虎嗅APP 发布人:高心雨

       疫情期间,想必大家对红外测温枪已不感到陌生,进小区、进超市、进公司……在进入公共场合之前,都要进行体温测量。

1

       即便进行体温测量时做到了无接触式测量,很多人还是担心它真的能有效防疫么?因为它测不准啊,测出来的温度普遍偏低,所以即使有发热病人可能也不能及时排查出来。

       由此延伸而来的疑问,火车站的定点红外测温仪能测准吗?移动测温车呢?

 

       日前,继生产口罩、口罩机之后,五菱首批智能移动测温车正式交付了。 

 

2

▲五菱智能移动测温车 图 | AutoLab

 

 

       该车基于宝骏新能源E200为原型打造,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增加了智能AI人脸识别、红外测温系统,对连续大面积移动的人群,可实现两米距离内精确测温,精度达±0.2℃。并在发现发热个体后,迅速通过无延时的数据传输,可秒级锁定对象并发出语音预警

 

34

▲ 图 | AutoLab

 

       日前,长安汽车对外宣布,一款搭载热成像装备的防疫车推出,该车将免费提供给重庆室内高铁站、社区等市政、交通、医疗服务机构使用,助力公共防疫。

 

5

 

       据悉,这款全国首创的长安热成像防疫车是通过对长安汽车CS75PLUS车体改造,搭载军工级AI智能热成像测温系统打造而成,能够远距离检测体温。

 

       该车可以做到10米超距测量体温,最大误差在±0.2摄氏度,可弥补固定监测点监测遗漏区域,灵活覆盖主要街区及干道,缓解 “人多检测设备少”的防疫痛点,将大大降低社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出现的“接触式”、“遗检漏检”、“高误差”的防疫风险。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多目标同时检测技术,AI面部识别,减少等待时间,受测者只要按照正常的行进速度经过测温范围,不用停留即可完成测温,就算是人流密集,也不会出现遗检漏检和大量人群滞留的现象。每日进行监测大数据云端处理,供政府管理机构参考。

67

▲图 | 邢车博士

       五菱和长安在测温车方案上选择差不多,都是智能AI摄像头+红外热成像系统

 

       至于红外热成像会比水银温度计或红外测温枪更准确吗?

       答案是肯定的。

       红外热成像仪是红外传感器诸多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应用,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红外遥感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记录地物辐射出来的热红外辐射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温度、发射率、湿度、热惯量等地表参数。)中最核心关键的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8

▲ 图 | AutoLab

 

       其次从结构上来说,红外测温仪与测温枪的区别,就像单反和手机的镜头,虽然都能成像,但感光元件面积大小不一样,成像像素和色彩还原度也不一样。

 

       其中,红外探测器是对红外辐射信号进行量化的设备,是整个红外测温技术的核心,主要用于采集红外辐射信号并量化,其核心部件是红外焦平面阵列。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像素点,每张热像图中的像素点都是温度点,例如FOTRIC 692的红外像素是384*288,即表示一张热像图中有110592个温度点,相当于用11万只测温枪同时进行测温,比单只测温枪更准确。

       虽然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让我们轻松“检测”出发热点,但是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在热红外线“眼”中,同样温度的物体是归为一类的。

       “AI红外测温”将智能AI摄像头+红外热成像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与AI相关的脸部识别算法,可以更好地将需要测量温度的人识别出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找到测试区域,把其映射到热成像摄像头中;接下来,要取出这片区域的温度,通过一定补偿算法来给出实际的体表温度。”

 

9

▲ 图 | AutoLab

 

       据专家介绍,目前红外热像仪的热灵敏可以达到0.03℃,所以移动测温车0.2℃的测温误差已经是考虑到物体移动性给出的保守结果,而即便是0.2℃的误差,对于检测发热病人也足够了。

       移动的测温方式,实现了“哪里需要到哪里”的灵活移动检测。

       “智”斗疫情,科技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