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学堂:“不忘初心同努力,牢记使命战疫情”主题活动进行中(三)

发布人:高心雨

 

       2020年的开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9级青马学堂的学子们不仅做了“守护者”,保护好了自己,不给疫情添乱,同时做了“修行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精神,与祖国同命运。今天,我们分享第三小组的学习成果。

 

1

 

家乡防“疫”政策

 

张亦可

       我的家乡湖北荆门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来看,近段时间我市疫情防控有新变化,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我认为,要织密织细防控网络,在继续抓好小区(村)封闭管理、交通管制不放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比对、身份比对,找出在流调、协查、住户分离、跨区域管控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要继续加强流调工作,落实“一阳三查”措施,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加强特殊场所和离荆通道管控;要多措并举抓救治,继续依靠浙江医疗队力量,强化对危重症、重症患者“一对一”救治,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前移治疗关口,坚持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做好无症状感染者救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出院病人康复工作,对所有出院患者,要严格实行再集中留观14天。

       我们市封城封路,铺天盖地的宣传,每天路上都会有流动宣传车,社区也经常打电话。超市还营业,但是每天好像只营业两个小时,早上10:00-12:00,进超市买东西之前都有双手消毒、量体温,出入小区也会量体温。我每隔三四个小时就收一次移动的短信提醒戴口罩,社区天天用喇叭提醒疫情情况,社区买了消毒的东西在楼道消毒,一早一晚两次。严谨的防疫措施,让我们“宅在家”的居民都安了心。

 

陈戴荣

       在我所居住的地区,政府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集中管理,对社区内的人员进行严格地出入管控,对进出社区的所有人员都进行了严格的体温测量。

       同时社区内的消毒措施也做得非常到位,每日都会对固定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在封闭场所(例如电梯)都配备有消毒液供住户取用。

 

1

 

       社区的宣传工作也进行得相当好,每天固定时间都会播放大音量的防疫知识广播,而且关于防疫管控的倡议书铺天盖地。

       市民需要在网络上登记自己的健康情况和近期行程来获取个人二维码。进出公共场合和花园小区都需要出示二维码才能放行。

 

1

 

       最令我感动的还应当是政府为居民随机发配的口罩,只要市民在网上填报自己的健康情况和近期行程来进行报名,就有机会获得政府随机发配邮寄的口罩。在我身边的人已经有许多人获得了政府这份珍贵的“礼物”。

 

高尚

       近日,新浪微博两条名为“来抄河南作业”“河南硬核”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引起上亿网友关注。令我这个河南人感到万分自豪。

 

1

 

 

1

       众所周知,河南是粮食大省,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河南向武汉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为武汉捐钱捐物,甚至自愿为武汉建造医院,我们的基建“奇迹”火神山,雷神山的土地上都留下过河南工人的汗水,此外,河南的长垣医药器材也提前开工,每天生产165万只口罩,80%都运往武汉。

       河南人正在努力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处中原的河南人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防控,正确防控,只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可以战胜病毒,战胜肺炎。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等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国家抗“疫”思考

 

陈戴荣 |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自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迅速行动,高效的下发各项部署,各级官员干部立即采取各种有效的行动,将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将防控疫情作为第一要务。

       政府所做出的努力人民都看在眼里。我清楚地知道党和人民政府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竭尽全力与病毒做抗争,都是在尽最大能力恢复社会稳定,以最高速率将人民的生活拉回正轨。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服务着。雷锋曾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私以为,这种精神乃是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的精神,是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精神,是默默支援前线的志愿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

       疫情暴发将近两个月后的今天,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战“疫”的主动权已被中国人民所掌握,属于我们的伟大胜利仅一步之遥!

 

张亦可 |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危机,生死考验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摆到我们面前。此次疫情防控是一次全民实战历练,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这次大考下,暴露出不少短板和不足。这些短处和缺漏不是被疫情引发的,而是被疫情放大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真正吸取经验教训,针对实战中暴露的问题,建立清单,逐一完善防疫、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制度。

       疫情总会过去,关键是我们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吸取经验教训,怎么在困境中寻求希望

       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加强国际舆论引导,用疫情防控这个真实案例来彰显制度优势,用事实给世界各国以启迪。让世界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已是命运共同体,想要共赢就要扩大交流合作,而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一直为各国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黄海蓝

     《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曾提到:“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是的,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对疾病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慌,和紧随恐慌的肆无忌惮、目无法纪。值得庆幸的是,在多日前线人员的奋战下,在志愿者们的奔波中,在家家户户的没有胡乱传播谣言、坚持自我隔离下,许多地方都慢慢清零,我的家乡湛江也在昨日正式宣布清零。这次的疫情,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也恰恰在考验每一位公民的基本素质。我们坚信,没有中国人民不能战胜的难关,没有我们迈过不去的槛。待到春暖花开、云开月明时,我们会一起走上街头,在芬芳的鲜花和和煦的阳光的包围中,相视,微笑,拥抱,欢呼,雀跃。

 

廖心宇

       在翻看新闻的时候,才知道,2020真是个不简单的一年。

       澳洲,历时5个多月,熊熊燃烧的山火依旧没有熄灭。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烧成了红色,12亿动物惨死,无数森林和土地被毁。还有几十万只蝙蝠漫天飞舞,密密麻麻。

       非洲大陆,也正遭遇着25年来最严重蝗灾。多达3600亿只蝗虫正在吞噬整个东非的农作物。

       美国经历着流感侵袭。

       印度尼西亚,则因为连日暴雨,引发洪灾和山体滑坡,40万人流离失所。

       灾难,好像霎时席卷了全球。我想,我们的感知范围是不是太小了,即便全球化,我们也无法真正重视那些不在我们身边的问题,总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所以,这也是我需要培养的吧,用更大的胸怀去感知世界,用更大的格局去观察世界,真正的,从内心去感知观察。

 

科技战“疫”力量

 

廖心宇 | 向科技要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同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战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现在疫情渐渐平息,我们也发现了科学技术在这场疫情的关键力量。各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运用于防疫一线,卫星遥感影像勘测疫情动态变化;红外热成像让测体温从一人一测到多人一测,减少了人力投入的风险也增加了效率;基建、信息化、5G让2.5万平方米的建筑从无到有;机器人成为了一线防疫的重要武器,深圳引入了一队高科技的AI机器人布控高速检查站,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科技的发展加强了网上服务,让因疫情不能出门的人们也能正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打赢这场防疫战少不了科学技术。

 

1

 

1

 

感人战“疫”瞬间

 

陈戴荣

       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在疫情期间所看见的令我十分感动的事情。华南的冬季一向是温暖的,就在刚复工那就天,最高气温窜至28度。然而在28度的深圳,我却感受到了100分的温暖!要知道疫情之下除了奋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外卖、快递、交警和环卫工人这些维持了城市正常运转每日奔波在街头的可爱人们,天气闷热,带着口罩四处奔波的艰辛可想而知。于是便有人自发地画出了一块“无人值守区域”,这区域满载着深圳人的爱心,将冷饮及美食送给他们的面前。

 

1

 

       不断有商户就自家店里的美食,冷饮端到这里。很多路人没有当场捐爱心,但都拍下现场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把这份温暖传播出去,“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明天我也要来现场送东西。”

 

1

 

       在疫情笼罩的城市里,不是只有紧绷的神经和匆匆的行人,还有角落处散发出的温暖,这温暖来自淳朴的人情,来自团结的人民。我不禁被这温暖浸润了眼眸。相信吧,有着强有力的政府和团结的人民,庚子年初这场灾难终将成为过去式,成为我们点缀着点点温情的回忆。

 

黄海蓝丨抗疫刻不容缓  接力雪中送炭

       这次疫情中,在我的家乡湛江发生了很多很感人的事。比如,湛江志工接力派送口罩,跨时20多天,在封城、封路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将抗疫物资悉数送达各医院和机构,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爱的防护网;千里之外的志工郑音音,通过同学协助将物资运回湛江,再经本地的士司机安全送达村口捐赠给山口村的感染村民......

       他们亦是普通人,他们同我们一样有家,有亲朋好友,有疲劳极限,但疫情来临时,他们,选择挡在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面前

       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温暖动人的感人事迹,而文艺工作者们也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用音乐、用诗歌、用影像等多种文艺形式记录着抗疫之战中的点点滴滴。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我家乡湛江文艺工作者的心!他们创作的原创歌曲《爱在湛江》正是这样,愿以歌声温暖人心,致敬抗疫勇士。

 

胡郑浩

1

一个袖章

 

       带上这袖章的人有着不同的身份:领导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但也有个相同的身份——中国人!“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世卫组织如此评价。无论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还是坚守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的“守望者”,通过“口罩航班”捐助抗疫物资的海外同胞,走出国门志愿帮助发生疫情的其他国家的中国专家组……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千千万万闪光的行动,汇聚成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英雄伟力。

 

       我的家乡安徽的基层干部将抗疫做到了极致。我就从我的亲身经历开始说起吧。

       三次敲门。第一次敲门是一位居委会干事,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户主身份、联系方式和家中居住人数,登记完便走了。而第二天便迎来了第二次敲门,这次还是上次的干事,但也多了两位区镇级干部。我爸疑惑问他们不是昨天才登记完吗,一位干部耐心说昨晚连夜开会时表示先前工作不够细致——这次我爸足足在门口站了十分钟才关门,从登记户主信息到每个住户的身份证、联系方式、健康状况,期间还一一询问每个人的最近行踪。第三次敲门的是楼上的住户,她说自己是这栋楼的楼长,需要督促每位住户在“皖事通”app上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健康码,又是一个十分钟的“对峙”。但转念一想,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多的十分钟的站立,对每一位基层工作者来说则是一整天甚至一个礼拜的夜以继日的长时间工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3日讲话时所说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便是党员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廖心宇

       在这次战役中,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次疫情所反映出的人间百态,善与恶,社会褶皱下的光与亮在这个时候最容易被放大。

       利用人心,制造谣言,就是为了获得流量和博取关注。将音频视频图文批量加工,统一投放,煽动社会,扰乱社会。大量“逼捐”相关的质疑和辱骂。面对武汉人口出逃,“怎么这么多人跑出来害人。”甚至还有把五百万返乡人员“游街示众”的论调。真的是有些触目惊心!

       好在,也有很多美好。勇敢出发奔向疫区的医疗队、旅游业帮助无家可归的武汉人返汉、拿出老板用来抵工钱的口罩的贫困工人、为不留名献上一批口罩快速“逃跑”的小伙。这些积极的美好让人在沉重之下看到点点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