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学堂:优秀学员日志(十)——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疫情当前,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子不仅做好了自身的隔离,而且不忘关心天下时事,并以日志的形式加以记录。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第十期的学员日志吧!
高心雨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无数次同疾病的较量,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通过本次青年大学习的团课视频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认识到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强大科技的重要性。
早在疫情暴发后,我国科研人员针对病情,不断筛选一批批具有明显疗效的药物,推动重组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技术实现突破进展,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患者治愈率从初期的14%提升到93%,为新冠肺炎有效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彰显了我国医疗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在国际抗疫战场,我国积极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积极分享在防控措施、诊疗方案等方面的科学经验做法,探索开展跨国联防联控科学方法,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守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同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水平。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拿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服务”。在这场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拿起科学这个有力武器,同时间塞跑、与病魔较量,“内外兼修”汇聚起科学“战疫”的强大力量,携手各国共同决胜疫情!
廖心宇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
毫无疑问,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的攻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与全球共享;面向全国揭榜,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在较短时间内构建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重要支撑;迅速筛选出磷酸氯喹、恢复期血浆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重组新冠疫苗已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次疫情能够取得阶段性的胜利,绝对离不开我们的撒手锏“科技”。不只在医药方面,中国的许多科技公司也在防控疫情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多个APP在疫情期间都推出了关于疫情实时查询、预防病毒科普、医生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AI也深入到一线防疫服务中去。
在疫情下,科技给了我们希望与勇气,我们也应该认真看待我们与科技间的关系,使它成为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器。
袁玉荣
透过新闻,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年轻医护人员他们心无旁骛,凝视自己的战场;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而耿耿不寐;我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了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建设火神山雷神山或审核三亿元的工作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厄,只是为了守土尽责。
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负重前行。
曾宇扬
相比大量展现在公众视野里的一线医护人员,处于“后排”的科研工作者们显得更加“默默无闻”一点。但若少了他们,这场“战疫”将无终结之日。
3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指出了未来将要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要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与科研密切相关,无不体现了科研力量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
在疫苗的研发中,国家特别强调“不算经济收益账,只算人民健康账”。通过多条技术线“并联”推进的方式,着力加快疫苗的研发速度。我相信,在国家拨款大力支持,科研工作者努力攻关难题下,新冠病毒疫苗一定能早日上市。
仲作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决心,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把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这确实非常值得自豪。而此次疫情中体现出的中国速度和效率更是令一些西方国家赞叹,只用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各地物资接力运来,各地志愿者主动请缨,驰援一线,疫情能被如此有效地控制住,离不开一线义务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后方物资科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是科研和物资生产线,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科研工作者们艰苦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一周内确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等,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目前全国疫情已得到控制,每日新增病例从四月十四号到十七号都为两位数,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我们2020最喜欢的数字"0"了,经过几个月的群防群控、科学安排,我们终将会战胜病毒,迎来全面复工复产,散发出新气象的神州大地。
张玉好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
是战场就会有牺牲,这是常理。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披甲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的前线;新婚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年轻护士邓甜甜,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她说:“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武汉“95后小护士”慷慨承诺,“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医生父子隔防护玻璃彼此鼓劲打气,是父子、更是战友……于患者来说,“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危情时刻,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李国旭
如今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广大医学工作者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奋战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同样还有那些在幕后默默无闻研究病毒,并制作疫苗的科研人员。制作疫苗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而新型冠状肺炎疫苗的研制尤为困难,因为研制新的疫苗需要时间和科学人员紧缺,并且新型冠状肺炎疫苗病毒种类繁多。现在科研人员已经分离出病毒,正在进行研制,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有效的疫苗被研制出来。我们应向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致敬,现在最好的向那些医学工作者表达感激的办法应该就是保护好自己了,尽量要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