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名人堂(八):高俊院士

稿件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GIS圈 测绘学报 人民网 发布人:高心雨

 

引言

 

       测绘是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夏禹治水“左淮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中国测绘便已初具规模。从先秦到民国,历代统治、战事运筹、疆域划分、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等大计筹划,都靠测绘资料了解国情和认识世界。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测绘科学渐渐落伍于世界测绘科技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测绘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我国测绘事业从瘠弱发展至强大。从最初的大平板、三脚架、小笔尖,到今天的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无人机俯瞰大地,各类移动测量系统扫描地面……广大测绘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和决心,潜心科研,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高精度定位芯片、倾斜摄影相机等大批技术装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如今,我国测绘科技整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

 

“只步为尺测乾坤,丹心一片绘社稷”,本栏目将重点介绍测绘学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学部委员),正是他们负重前行,披荆斩棘,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带领一代代测绘人砥砺前行。他们是一面光荣旗帜,是时代的楷模,激励着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以他们为榜样砥砺前行。

 

1

高俊

 

       曾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及第三、四、五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地图学协会(ICA)地图概念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科技委委员。现兼任总参作战部测绘数字信息工程专家组成员,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测绘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高俊先生简介

 

       高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1933年10月7日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

 

       在理论地图学、数字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支持和参加我国多种大型地图集和地图的论证、设计工作。在明、清地图史和世界近代基础测绘史领域的研究亦有建树。20世纪70年代后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并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方法引进地图学在地图设计专家系统空间数据可视化和认知地图学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90年代初将虚拟现实(VR)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用于战场地形环境仿真,取得重要成果。

 

二、耕耘不辍担使命

 

       高俊先生是著名地图学家,一直在地图学领域耕耘不辍,对地图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01丨思进求变,开拓现代地图学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俊先生背负着强烈的责任感走出国门,他说:“人们用‘火枪’,我们用‘长矛’的历史绝不能重演!”两年后,学成归国的高俊先生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制图实验室,从此,我国的测绘制图技术跨进了全新的自动化时代。在高俊先生的积极努力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顺势而生,并先后被评为军队、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高俊先生在如潮的掌声中却毅然啃起了基础理论这块难出成果的硬骨头。使命在肩脚步急,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在高俊手中诞生了。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地图从平面走向三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实地图拓展到虚地图。

 

       高俊先生将专家系统、可视化、多媒体等强调人—机结合的前沿技术引进并融合于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思路。他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90 年代初将虚拟现实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用于战场地形环境仿真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用性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认为,从制作传统地图到构制适人化的多维地理信息空间,从传统上作为现实世界的静态模型的地图发展成为对现实世界的动态模拟的环境仿真,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质的飞跃,是地图学在 21 世纪“地球数字化”的大趋势中所面临的新任务。高俊先生在地图学领域的代表作有《虚拟现实在地形环境仿真中的应用》、《数字化战场基础建设》、《地图学四面体——信息时代地图学的诠释》和《地图学寻迹》等。

 

1

高俊先生在2012年新春院士座谈会上发言

 

1

高俊先生著作《地图学寻迹》

 

02丨桃李天下, 重绘河山待后生

 

       在高俊先生的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之时,他却奋力把弟子举上肩头、推向前台,他说:“有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50余载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辛勤耕耘,我国军事测绘事业迈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俊先生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是实力、装备的较量,但归根结果还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在高俊先生的建议和参与下,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出台了《青年骨干教员培训实施细则》等措施和方案。学院青年教员培养走上了快车道。高俊更是身体力行,把自己的所有知识悉数传给弟子。一大批青年才俊在高俊先生这棵大树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三、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8年2月4日,85岁高龄的高俊先生参加了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守卫国宝《坤舆万国全图》。

 

       高俊先生在节目上做了很多与地图相关的科普,他以橘子为例,为大家讲解了怎么把地球“变为”地图,还现场讲解了如何将地图推向科技,推向军事,推向各个领域,并让大家跟随他的脚步和思维与地图对话,重新认识世界,进一步解读地图中蕴藏的无尽宝藏。

 

节目是如此赞誉他的:“

地图不止一张纸

而是他的全世界

在百废俱兴的新中国

他和一代地图学工作者

重回祖国山河

用计算机数字技术

让中国传统地图

跻身国际前沿

他再次赋予地图一双VR的眼睛

从此改变了军事指挥员的作战视野

地图也继续守卫者中国大地的安宁

他这一生的目光

从未离开过地图

地图也因此向历史和未来

无限延展”

 

1

 

1

高俊先生参加《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