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名人堂(十五):刘先林院士

稿件来源:浙大研究生、中国广播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测绘学会 发布人:高心雨

引言

 

       测绘是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夏禹治水“左淮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中国测绘便已初具规模。从先秦到民国,历代统治、战事运筹、疆域划分、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等大计筹划,都靠测绘资料了解国情和认识世界。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测绘科学渐渐落伍于世界测绘科技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测绘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我国测绘事业从瘠弱发展至强大。从最初的大平板、三脚架、小笔尖,到今天的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无人机俯瞰大地,各类移动测量系统扫描地面……广大测绘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和决心,潜心科研,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高精度定位芯片、倾斜摄影相机等大批技术装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如今,我国测绘科技整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

“只步为尺测乾坤,丹心一片绘社稷”,本栏目将重点介绍测绘学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学部委员),正是他们负重前行,披荆斩棘,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带领一代代测绘人砥砺前行。他们是一面光荣旗帜,是时代的楷模,激励着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以他们为榜样砥砺前行。

 

1

刘先林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先林院士简介

 

       刘先林院士,男,1939年出生,汉族,河北无极县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共党员。1957-1962年就读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2

刘先林院士在工作

 

    刘先林院士长期从事我国航测仪器的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63年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正射投影仪及与之配套的程序,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解析测图仪成为全国各省市生产大比例尺地图的主流仪器,获1992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数字测绘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 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项目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先林院士事迹

 

       刘先林院士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在我国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化测绘的转变中,他是贡献最大者之一。几十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测绘科研第一线,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在产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使我国航空测量仪器从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中一步步夺回阵地,还出口多个国家。他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01

独立首创 航测先驱

       刘先林院士1962年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当时,他满怀年轻人的热情和理想,来到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并很快崭露头角,显示出他善于创新的本领。上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测绘总局正从1:5万、1:25万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转向测制1:1万大比例尺地形图。但这项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原来的图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比较低,不能用于1:1万比例尺测图。为此,刘先林院士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胆创新,研究出一种新方法——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

 

3

4

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

 

       这种方法经实验,证明可以为航空测量内业平面加密开创新途径,加密精度可提高一倍以上,而且省去了布设大量的外业控制点。国家测绘总局随之将此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受到普遍欢迎。这之后,该方法被写入国家1:1万比例尺航空测量内业规范,成为国家航空测量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创立的方法。紧接着,他带着这一成果,深入到国家测绘总局三个分局的作业队,手把手地教作业人员使用,使这项成果很快地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02

打破垄断 国产先锋

       我国精密测绘仪器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仪器一统天下,国外厂商为此漫天要价,在我国赚取了超额利润,但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被刘先林院士一步步颠覆。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我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5

刘先林院士与正射投影仪

 

       紧密结合测绘生产,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走向,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刘先林院士的精神特质。他深知,真正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发再到市场化的成功之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不但一步步击退了进口仪器,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科技部高新司曾经与他工作来往较密切的负责同志说,刘先林院士花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很少,但是他的成果做出一个用一个,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他也是产业化最成功的科学家之一

 

03

朴实勤勉 孜孜不倦

       不管获得过多少种荣誉,不管身份怎么变,刘先林院士只有一个没有变,就是作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实干苦干,全身心扑到科研工作上。多年来他很少参加各种会议、鉴定会等各种活动,作为在测绘界在广泛影响的院士,他一直分秒必争地钻研新仪器,依然风尘仆仆地在国内外奔波,为用户解决疑难。现在他年近七十,但是每天自己开着车到单位上班,九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六七点才下班,还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到很晚。当了院士,他依然每隔几年就会取得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地给人们惊喜。

 

6

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上工作

 

       就在2007年初,他带领的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对我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航摄仪,而且还有新成果将要问世。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是一位充满平民情结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为用户服务、为科学试验风里雨里的劳作,留给他的是黝黑的面庞、满头的白发、直率朴实的谈吐和一双满是沧桑的手。人们都说他是“测绘界的袁隆平”,始终把根扎在测绘科研的沃土。

 

对刘先林院士的评价

       刘先林院士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许多人说他不像知识分子,倒像一个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老农。他待人真诚,品德高尚,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多年来,他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一个在测绘技术及相关领域勇于创新的团队。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博学严谨、豁达谦和、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著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