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学堂:“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2020年12月19日,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青马学堂全体学员同学院直属党支部党员、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共120余人一同前往中山开展“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师生在追寻伟人足迹的过程中,领略伟人风采,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前行。
学院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讲解员的引领下,师生实地研学了解孙中山先生出生的翠亨村概况,孙中山先生与翠亨村的故事,以及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学习孙中山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孙中山先生精神感召下,他的故乡翠亨村涌现了许多革命志士,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生命与青春,杨殷烈士就是其中一位。杨殷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1922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情报保卫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
中山市委党校刘忠友副教授还进行了现场教学,给学生师生讲了一场生动而激动人心的讲座。

▲刘忠友副教授进行现场教学

▲我院师生于孙中山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随后,师生们来到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实地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并品尝了崖口村特色煲仔饭,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崖口村是广东省内现存唯一仍保留“人民公社”生产方式的村落,一个仅有3400多户籍人口的海滨村庄,自发形成了特色美食一条街,容纳300多人直接就业创业。崖口村人因地制宜,依托村里的4万多亩田地和2万多亩鱼塘滩涂发展种植业和水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养殖,打造了一条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样本。

下午时分,学院师生来到罗三妹山公园,中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刘明为学院师生进行现场教学。在刻有邓小平“不走回头路”题字的石碑前,刘明同志从罗三妹山的传说讲起,谈及邓小平南巡的趣事,以生动活泼的例子、轻松幽默的语言揭示了邓小平“不走回头路”讲话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随后,师生一起攀登了罗三妹山,一路观看邓小平经典语录碑刻,“摸着石头过河”,切身体验“不走回头路”。4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支持鼓励广东“杀出一条血路”,以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革命精神,推动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按照我们选择的道路,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我院师生于罗三妹山公园前合影留念
就此次活动我院青马学堂的学子们留下了自己的感想与收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六中山市的党性教育让我受益良多,身处于和平年代,和平的国度,我们或许没有很多机会体会先一辈的革命情怀,因此此次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参观之行,党课教育学习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初身处水火之中的革命烈士在爱国情怀的支持下坚持着奋勇抗敌的意志!在观看孙中山先生的三封遗嘱时,我看到孙中山先生心怀天下,一心为民,建设国家的傲人视角和伟大情怀。在党课教育中,我对历史与现实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考量,历史意义非凡,发展需要每一个公民之后铸就!下午,在即将攀爬罗三妹山时,我们了解到1984邓小平到中山视察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攀登下榻宾馆后面的罗三妹山。下山时,由于山路难行,工作人员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当时坚定地说了一句:“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从那时起,“不走回头路”就成为了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所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激励着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前进。
——青马学堂第2小组心得(节选)
本周六同学们前往了中山市接受了党性教育,先后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故居,杨殷先生故居,罗三妹山等地。参观学习先人们的故居,一时间我们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到了先辈们革命的豪情,改革的勇气与决心。斯人已逝,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了下来。
中山先生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中山先生将一生投入到了革命中来,倾其所有,鞠躬尽瘁。中山先生最伟大的贡献是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唤醒了人民,加入到革命中来。不仅中山先生本人,其家人也大都全力支援革命,还有同乡的杨殷先生,也是在革命伊始就追随中山先生。先辈们明白自己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可能会让自己付出生命,但是他们没有一丝畏惧,令人敬畏。作为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如果说参观孙中山先生故居是对过去的回首的话,那么参观攀爬罗三妹山应该就算是对未来的展望。罗三妹山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著名口号“不走回头路”的地方。一句朴实无华的口号,却恰恰最能反应那个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发展走上快车道,真正步入现代化,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在任何时代,都要坚持改革,都要坚持开放。我们要将这种改革精神深埋心底,一个思想闭塞的党员不会是好党员。除了开放,还要有确定的目标和坚定向前走的决心,“摸着石头过河”不仅仅是勇敢尝试,还是坚定的向前,绝不回头,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心间,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一百年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奔走呼喊,一百年后的共产党人秉承了先辈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唯有从我们党的光荣历史中汲取力量,唯在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唯有在革命先辈的言行和事迹中汲取力量,我们才能记忆不增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只要中国人民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青马学堂第4小组心得
有人总结了20世纪以来对中国国家社会制度影响最大的三个人,一位是孙中山,另一位是毛泽东,还有一位是邓小平。有幸在学院的组织下参观了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和孙中山纪念馆以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句“不走回头路”的出处——中山市罗三妹山。了解伟人的事迹,跟随历史的脚步,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对当下我们大学生的整体的观念以及家国情怀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参观的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事迹的展览中,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出身不是很富裕,但他在认识西方传来的思想后,不迷信传统思想,这一点可以从他回到家乡后拆村庙中供奉的神像体现出。同时他又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起先是做一名医生,免费为穷人看病,到后来的上书朝廷提出改革措施不被采纳,他认识到单靠清政府已经是无力回天了,于是他走上了革命反抗封建帝制的道路。他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旧王朝,建立民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他投身宣传民主主义和实业救国,他表示要“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内筑20万里之线”。他曾捍卫共和制度,愈挫愈奋,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与时俱进却又壮志未酬,已经之后的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他总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与现在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跨越时代的呼应。
之后,我们参观了罗三妹山公园。在公园的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邓小平1984年1月在中山视察时说过的“不走回头路”。市委党组织部的领导给我们讲了罗三妹山背后的故事以及邓小平当初视察的故事。传说罗三妹自幼家境贫寒,早年丧父,母亲一直生病,长年卧床不起,但是罗三妹十分孝顺,一直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可惜的是母亲还是因病逝去,她悲痛欲绝,十多天粒米未进,哀伤而死。当地百姓为纪念罗三妹的孝顺,把她经常放牛的山命名为罗三妹山。而关于邓小平的故事,最出名的那句“不走回头路”是他在攀登罗三妹山的过程中被同行人员以山路崎岖和天气不好为由劝说原路返回时说的。结合当时的时局,这句话所蕴含的绝不仅仅是登山要不走回头路,更是一种道路自信,改革自信。道路自信即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许多人还很迷茫彷徨,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生活,中国也百废待兴,急需一条能够引领人们继续前行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结合当代中国实情的道路,是最适合我们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既然要走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能因为困难而想着放弃,回头。改革自信即当时中国经济萧条,急需新的活力,而广东部分地区例如珠海经济特区又陷入不敢与港澳合作却自身又没有经济实力的窘境,担心商品经济破坏社会主义却又希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此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商品经济,要多与港澳台合作交流来壮大内地的经济。时间证明了他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正确的。
作为当代青年,学习邓小平的“不走回头路”仍不过时,不仅在学习生活中要一往无前,披荆斩棘,更要在国家层面有自己的担当,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们的文化制度等充满自信。正如一句话所说:“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
——青马学堂第5小组心得
本周六我们学院党建活动组织我们先后参观了杨殷烈士故居、孙中山先生故居以及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山时攀登过的罗三妹山。对此我深有体会,以下是我的心得感想。
参观孙中山先生的邻居、无产阶级革命家杨殷的故居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张张留有历史痕迹的照片,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杨殷烈士抛弃优裕的家庭生活,用家产资助、参加革命,不向敌人屈服,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真理,不畏牺牲为党奉献,用自己的鲜血唤起沉睡的人民,用行动带领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前行。
参观过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的孙中山先生故居后,深深被他那一心致力于推翻腐朽满清、改造落后中国的精神所打动。他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这或许是他认识到满清腐朽、百姓困苦的原因之一吧。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一生。从幼小时听太平军遗老讲革命故事,崇拜洪秀全开始,到身体力行践行他终生追求的革命目标,直到因病去世,一直都在为中国革命与民众幸福奔走呼号。我们所在的中大也是他的心血之一,我们更当秉承孙先生之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源于改革开放,提出这一伟大历史决策的邓小平同志在考察中山时攀登罗三妹山留下“不走回头路”体现他的了的决心与气魄。那时候他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很多政策在实施时被铺天盖地指责搞资本,但是他毅然决然的实施,“不走回头路”表明了他带领中国打破闭关锁国状态、带领国人走向富强的决心。而现在强盛的祖国也证明了这一决策有多正确与重要。我们也攀爬了这座山,不仅看到了别样的景致,更能体会到那种坚定不移搞开放的信念。
以上三位先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甚至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也让我明白了这次党建活动的意义所在,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但我们一定要有信仰,一定要有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天下为公”的伟大情怀,加深了对当年“救国图存”历史的认识,增进了爱国之感。也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实施改革开放,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立志让中国走向富强的坚定信念。这次党建活动让我在思想上有了升华,我一定努力学习、了解党,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
——青马学堂第11小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