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功举办“大地测量与气候变化研讨会”
2023年9月25日上午,由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地测量与导航团队举办的“大地测量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翰林三号E202会议室成功举办。德国波恩大学Jürgen Kusche 教授、Christina Strohmenger博士,以及来自国内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大地测量与气候变化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冯伟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院和团队的基本情况。
图1 冯伟老师主持报告
波恩大学Jürgen Kusche 教授作题为“GRACE/GRACE-FO, remote sensing, land use modelling, and coupled simul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the DETECT project”的专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由波恩大学等多家欧洲高校联合主持的德国基金会重大项目——DETECT(Disentangling the Role of Land Use and Water Management)计划。该项目计划将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等的影响同化到气候耦合模型中,加深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
图2 Jürgen Kusche 教授作报告
波恩大学Christina Strohmenger博士作题为“Observing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from space”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时变重力场观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报告详细介绍了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技术、GNSS定轨技术、加速度计测量技术、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微波和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等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从CHAMP、GOCE、GRACE到GRACE-FO的重力卫星发展过程及其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基于量子的重力测量技术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陈秋杰教授团队白英伦博士作题为“Global gravity field estimation from LEO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t Tongji University”的报告,指出目前卫星重力测量仍有背景场有色噪声、重力场高频噪声等问题亟需解决。为获取更高精度的重力场模型,课题组从GRACE-FO L1A数据出发,通过构建AOD1B产品、优化短弧定轨方法和改进滤波方法等手段,得到了一系列高精度静态与时变重力场产品。
中国科学院大学易爽副教授作题为“Estimating runoff from pan-Arctic drainage basins for 2002–2019 using an improved runoff-storage relationship”的专题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种根据卫星重力观测结果估算北极各大流域径流时间序列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径流和水储量的经验关系,揭示了环北极圈各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变化规律。
南方科技大学冉将军助理教授团队闫政文博士作题为“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Geosciences by Coupling”的专题报告。报告通过构建并求解带有时域和空域参数的目标函数,寻找双极轨重力卫星模式下的最优的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和平近点角。利用优化的轨道参数进行重力场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双极轨模式下的重力卫星计划对高空间分辨率水文信号、冰盖质量变化信号和地震信号的提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西南交通大学游为副教授作题为“A detailed analysis of stochastic models applied to temporal gravity field recovery with GRACE observations”的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引入局部随机参数吸收噪声、考虑不同历元伪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可显著改善重力场建模的精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秋昱助理教授作题为“Glacier Change on High Mountain Asia from Satellite Geodesy”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冰川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重力测量、卫星高度计测量和DEM差分等三种常用观测冰川的手段与结果,利用ICESat-2卫星数据对高亚洲地区的冰川厚度和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并与卫星重力测量和DEM差分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重建了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结果。
中国地质大学钟玉龙副教授作题为“Statistical reconstruction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d its applications”的报告。报告利用对GRACE月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与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重构获取了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产品,并基于该产品评估了长江流域长时间序列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河南“7·20”暴雨期间的陆地水异常现象等。
本次会议提供了探讨大地测量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各领域知名专家在会议中展开深入交流,为参会者提供了多场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报告。结合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团队将持续推动大地测量与导航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图3 会场专家认真听取汇报
图4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