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源远流长,制图理论与实践累积丰厚,溯源其历史对学习和理解地图测绘文化有着重要帮助。为此,10月26日,我院逸仙智绘论坛邀请到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葛剑雄先生作《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及其文化意义》讲座。此次讲座共有来自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及软件工程学院的60余名师生参与。我院程晓院长、林伟庭书记主持本次论坛。
葛教授以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古地图和详实的案例,旁征博引讲述了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剖析了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文化意义。讲座以象形文字、《左传》记载的原始地图元素为引,从古籍中梳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测绘技术及地图形成过程。重点介绍了以水系为框架的《放马滩地图》、统一图例标识地理元素的《马王堆汉墓地图》以及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和制图六体等内容。回溯历史,各个朝代的测绘技术日益成熟,地图绘制的内容日趋丰富,地图功能与形制更加完备,为现今的地图测绘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葛教授以其渊博的历史地理学识、深厚的人文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古代地图测绘的文化盛宴,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随后,葛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同学和老师们聆听讲座后表示,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直观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体现国家的政治主张,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葛教授的报告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学术报告,更是对我们专业人员在地图研究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讲座是逸仙智绘论坛第10期讲座,逸仙智绘论坛是由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发起,联合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遥感学报共同举办。通过邀请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前沿系列学术讲座,共同探讨测绘技术与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搭建起高水平、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营造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启迪科技创新思想,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前瞻性和广泛影响力的论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