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采访 | 突破极限!校运会1500米冠军讲述胜利之路

发布人:卢静月 编辑:卢静月

 

       校运会赛场的一片欢呼声里,一个矫健的身影掠过,迈着飞速有力的步伐引领全场,破风而行。这位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的少年以4分16秒的成绩夺得校运会1500米项目的冠军。他还曾获得2023年中山大学校园马拉松冠军与2024金斯瑞中国高校百公里接力赛团体季军,更是在中国大学生田径1500米项目中斩获第八名的好成绩。看着脖子上发光的金牌,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阿力木·肉孜露出了谦逊而满意的笑容。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这位运动健将,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一、与跑步的不解之缘

Q: 阿力木同学,你好!首先恭喜你拿下本次校运会冠军!看到你来自新疆,你的名字在新疆语中有什么含义吗?
A:我是维吾尔族人,我的名字“阿力木”在维吾尔语中和”学者“、”科学家“的意思差不多;“肉孜”是我的姓,也是我爸爸的名字,可能和我们那边的一个传统节日“肉孜节”比较相关吧。

Q:跑步能力和天赋密不可分,我们很好奇你的家里人是否也展露了运动天赋?
A:我爸跑得挺快的。我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就跑得挺快了,学校运动会经常被派去比赛,那时候我爸跟我比着跑步,他一下就把我超过了。除此以外,我有两个妹妹,小的妹妹她比较厉害一点,大的妹妹因为上初中了,忙于学业,几乎不运动。

Q:家乡的一些环境和氛围会给你跑步上带来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吗?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这项运动的呢?
A: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吧。新疆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小时候在那边长大,先天可能兴奋能力比较强一点。其次是新疆那边大家喜欢足球比较多,足球氛围特别好。耳濡目染之下我小学高中小学和中学阶段就比较喜欢踢足球。我踢后卫的位置比较多,很需要耐力,为了锻炼体能之类的,就会多跑一些步。真正正式的训练是上了大学之后进了田径队才开始的。

 

在跑道上准备起跑的阿力木

 

二、前行路上的同行者

Q:我们刚才谈到你和跑步的缘分是由足球开始的,那现在还有在坚持踢足球吗?
A:我刚来中大就加了我们学院足球队,当时的学长说大二来之后直接一起踢球,但是后面进田径队就专门跑步了,实在腾不出时间。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逸仙竞速跑团,每天坚持训练,会在跑团打卡,记录跑步日常之类的。

 

阿力木和跑团的成员一起训练

 

Q:这样看,你的成就离不开长期在逸仙跑团训练积累的经验。可以和我们讲讲你在逸仙跑团中获得的改变和发展吗?
A:我们跑团创立初衷是为了马拉松,就是长距离跑步。我刚开始跑步也是为了半马,也就是21公里,后面慢慢发现我速耐力比较强,于是跑团里的师兄就让我试试跑5000、10000米,今年全国大田赛也跑了5000和10000米,发现1万米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太长了,因此改到1500米和5000米,现在主攻1500米。

Q:你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我们都知道除了你自身的一个跑步的天赋在上面付出努力之外,你的一些你在跑团里面的好友们肯定也有一些必不可少的作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A:首先是我的师兄,我非常感谢他,他现在博士阶段,很忙,但是他每天仍会抽出时间帮助我们。我每天跑完会跟他说类似于今天累不累、脚痛不痛之类的反馈,他会根据这些我身体的反馈给我做第二天的跑步计划,我每天按照他的计划跑就可以了,也不用操心别的。
还有跟我一起训练的队友,我们两个人练1500米和5000米,我们每天都一起跑,互相激励,还会相互较劲,比如“这次我要比你快点”,长此以往我们不断进步。非常感谢他们。

 

三、名誉当前

Q:你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呢?你的各种感官有一些什么特别的感受吗?比如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你耳朵听到了什么之类的。
A:当时冲过终点第一时间听到很多人说恭喜。对此我感到非常的开心,这是对自己前一阶段训练的一种肯定,再加上赛前比较慌,怕自己拿不了奖,看见结果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跑前师兄和我说至少稳住第一,也算是没有辜负师兄的期望了。
我过终点线时的第一反应是看时间——开跑的时候给自己掐表计时了——我一看当时掐的是4分15秒左右,我以为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成绩,很开心,后来成绩出来我发现才4分16秒,虽然拿了冠军,但还是有点小失落。

Q:这个冠军的这个荣誉会对你在学业方面或者平常的日常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A:平常的话可能老师们就见到我就过来问一嘴,你是不是那个跑步很快的?上次测量的时候,老师就过来和我说,你一直跑很快啊,我说对,他说刚好我们测绘要扛着器材啊三角架到处跑,你就适合干我们测绘。
其他方面就是训练的时候,可能心态上有了一些变化,就是想着要更快一些之类的,就是会对自己起到一个鼓励的作用。

Q:那你参加完校运会之后,还会准备去攀登下一个跑步的高峰吗?
A:目前的小目标是拿到甲A组的广东省省1500米冠军——甲A和甲B是根据学校上一年的积分排的,中大的实力比较强,上一年的积分在前八,于是今年就被分到甲A组。很感谢学校的实力,我知道有个非常厉害的人,他快一级运动员了,比我快很多很多,但他在甲B组,我俩不用碰上,让我努力一下有冲省冠的机会。

 

四、成就背后——汗水与伤痛、彷徨与抉择

Q:你在坚持跑步参加你们一些跑团的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有遇到一些什么困难吗?然后又是怎么克服的?
A:困难的话就是因为现在课程比较多,学业和跑步有时候精力不够。解决的话我觉得就是做好规划,比如我每天七点半到十点跑步,其他时间都在上课。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早睡早起。我觉得保证充足的睡眠,精力会好很多。

 

每天坚持训练的阿力木

 

Q:看到你在获奖之后也有说小腿在参赛前一直在做电疗,并没有彻底恢复,但好在仍然拿下了冠军,那小腿这个状况有影响到你的训练的强度以及比赛的心情吗?
A:最严重的几天,走路的时候就会比较痛,甚至无法踩到地上。每次晚上7点20分左右,去跑步训练的路上,我会害怕今天跑不完。但是充分热身之后,就没太大的感觉,再加上有电流,也在恢复,这样的话跑起来也不感觉怎么痛。

Q:每个运动员在赛前都希望自己在最好的状态,但是你当时是小腿负伤的,这个状况会对你在比赛之前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吗?
A:说实话,当时内心小慌。跑之前我师兄跟我说看能不能跑到二级运动员的时间,不行就至少稳住第一。跑之前我身体一直热不开,小腿一直比较痛,导致我有点慌,怕跑不过我们队员。不过跑完之后的结果还是可以的。

Q:那有没有想过我先暂停训练一段时间,等到小腿完全恢复之后再来参与训练?
A:其实可以停下来。但是中长跑这种运动,停一两天状态会差的比较多。之前我暑假的时候回家,比较摆烂,躺了一个多月,感觉完全重新来过了。因为停几天他就状态下降的比较厉害,所以比起停训我们选择的是每天按照那个体感调整训练强度,希望这个小腿能慢慢地恢复。

Q:你的实力和对跑步的态度都像是个专业的运动员。当初为什么没有往专业运动员上发展呢?
A:这个和我的学习经历有关。我小学是在小县城里的,资源不太好,后来考上了市里面的初中,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制,不过只要不影响上课老师也不怎么管课余时间的活动,我就利用课余去跑步。后来因为内地对新疆的优惠政策,我考去了浙江嘉兴的一所高中,和当地的学生一块上课,那时候动过做体育的念头,但老师说不要搞这些有的没的,还是要以文化课成绩为主,我就只好课余时间去跑一跑。我的学习经历一直都是以文化课为主,体育更多是作为一个课余爱好存在的。

Q:你是否曾经为没有做更偏向职业化、更加专业化的跑步这条路而感到惋惜呢?
A:遗憾当然是会有的,每次当我看见别人跑得很快,比我强很多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如果从小开始练,我会不会可以像他们一样厉害?”不过我觉得现在文化课还是占第一位的,作为新时代的文化青年,努力提升文化素养还是很必要的,跑步算是我的爱好,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从小就比较关注田径,有很多运动员,刚开始非常厉害,但总是会有意外发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都可以都会变成第一这样。而体育方面的职业,对第一的要求太高了,残忍太多了。如果我选择练体育,万一受伤,体育方面的成绩肯定提不上去,文化课的成绩也被耽误了,风险太大。有一句话叫“不要美化你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讲最好的状态就是目前这样,在大学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一项自己热爱的爱好,完成以前憧憬的一些目标。

 

采访途中微笑着回答提问的阿力木

 

Q:刚刚你提到了体育对第一的看重,这让我们想起一篇叫《伟大的悲剧》的课文,讲了斯科特队作为第二个到达极点的探险家没有被记住,世人只记住了第一个到达的阿蒙森队的故事。你觉得这是你所说的体育的残酷性吗?
A:对,有一句话叫“竞技体育菜是原罪”,第一名只有一个,你只能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有时候提成绩太难了。对我来讲还是文化课相对轻松一点。比如说我今年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高手非常多。当时我参加5000米和1万米,我才跑到4公里,一半都没跑到,就有人可以给我套圈,我非常崩溃,实在跑不下去,气散了。那时候比较气馁,可能包暑假回家也不想训练,一下打击非常大。到后面才慢慢开始恢复,想通了,别人也是通过比我多很多很多倍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水平,那我要向别人看齐,通过更加的努力达到获得更好的成就。我觉得这是我如果不拿第一会有的一个心态。

Q:如果回到你最初走上赛道那一年,你会对自己留下一些什么话呢?
A:我觉得不管做什么,既然你选定了这个目标,就要努力地向这个目标靠近,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说放弃。不只是在跑步上,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这是跑步教会我的一个哲理。

 

五、尾声

Q:在与你的聊天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你对跑步的热爱,你觉得跑步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A:首先第一点就是强身健体,因为跑步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让体质变得更好。第二点就是我以前非常讨厌做计划,但是开始跑步之后,学业压力也比较大,不做计划,就没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因此我每周、每天都会做规划,让自己更加自律。

Q:最近恰逢同学们体测,许多人都对跑800米或者1000米感到担忧,作为这方面的特长生,你有什么tips与大家分享吗?先替大家谢谢你了!
A:在准备阶段,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多多重复,百炼成钢”。800米和1000米算是中长距离,考验的主要是有氧能力,要多多慢跑。比如说女生800米的话,你可以试着跑3圈或者4圈。刚开始就慢慢地跑,一个星期尽量抽出时间多跑几次。后面身体开始慢慢适应这个距离之后,就可以试着慢慢提速,让速度更快一些,这样跑步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到了体测前面一两天才准备的话太晚了,提前一两个星期开始准备,或者提前一个月准备更好,越早开始训练,这个成绩提的跟越快一些。
跑步的过程中,匀速跑下来是最好的。前面大部分距离都匀速一点,后面还有力气的话再使劲摆臂冲刺。冲刺的距离大概是一两百米,差不多是一个弯道加一个直道的距离。不要刚开始就跑得很快,这样子还没跑200米就跑不动了。

 

六、结语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阿力木面带笑容,仔细地回答了我们的每一个提问。当“校运会1500米冠军”的标签被揭开,那些被光环遮盖住的、属于“阿力木”的模样逐渐地显现出来,走近我们的是一个更生动、更具体的阿力木,我们看见他的人生旅程是如何与跑步交缠至密不可分,也窥见光鲜亮丽的成就背后经历过的犹豫、挫折和伤痛。采访已然结束,但阿力木的体育之路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着他在未来的比赛中创造更多的辉煌,为中山大学的体育事业贡献更多的精彩,也希望着他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热爱体育、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