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华为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达成合作

稿件来源:大地测量 发布人:许粤

       近日,华为公司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了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立体遥感监测信息化能力提升,深化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遥感等领域合作。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副总工申文明,深圳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处长刘杰,华为公司数字政府生态环境系统部部长尹玉昆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是生态环境系统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遥感应用的国家级科研和技术单位。卫星中心长期从事生态、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领域的遥感科研和业务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细颗粒物、尾矿库等在内的业务化立体监测监管运行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表示,地球承载能力和资源储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技术来提高环境资源的效率,华为在技术研发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信华为与环境事业的合作是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是一个福音,接下来要在生态红线的监管,立体遥感监测,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合作。深圳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创新的前列,在生态环境领域勇于探索,希望通过三方共同合作,在城市生态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典型地区打造生态保护红线样板,率先实践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示范区。华为公司数字政府生态环境系统部部长尹玉昆表示,华为面向生态环境遥感立体监测应用,全面打造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的计算平台、网络交换平台、AI人工智能平台,保障全国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能力自主、安全、可控。支持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全国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信息化体系规划与建设,协助提升实时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完善卫星遥感算法模型,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此次战略协议签约,标志着华为公司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在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和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合作上掀开了新的篇章。未来,双方将以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遥感应用有机结合、合作共赢为目标,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立体遥感监测信息化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合作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环境遥感先进技术体系,为我国及全球的生态环境遥感应用提供更有效、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表示,本次签约是一次成功的合作之旅,华为公司是一家有浓厚阵地意识的成功企业,在ICT领域已经稳步走在了世界前列。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承担着为自然资源全流程管理提供立体有效支撑的责任,并负责统筹海洋、林草卫星遥感应用规划。未来,希望与华为公司开展合作,在卫星遥感领域,融合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率先打造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遥感就像是碧空中的“慧眼”,通过遥感技术,我们才可以看得更广、更深、更清晰。简单的说,遥感是通过对于地表地物的电磁波辐射特征的准确记录,客观、实时地反映出地表景观,例如可真实形象地反映地物分布的现状,地物或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物间相互影响变化的情况。传统定义下,遥感技术是指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
 

“”


       而AI算力的不断突破,算法模型的不断成熟,让AI图像识别技术让现代遥感技术充满了无限可能。比如近年来,智能化的图像识别技术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19年遥感图像稀疏表征与智能分析竞赛在6月初启动,这项比赛本身正是为了推动“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科学问题之一“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而来的。而华为作为赛事的赞助单位,并提供了Atlas 200 DK AI开发者套件作为决赛的竞赛设备,成为了遥感识别背后真正意义上“碧空慧眼”。

 

AI与遥感技术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就在2018年,一则“雪豹保护”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因为,雪豹保护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减少、过度放牧、偷猎、气候变化以及保护意识的缺乏。因为特别适合用遥感技术对这种稀有动物,进行保护。所以,国际雪豹保护大会研究通过了《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共识提出将充分研发和应用无人机、人工智能、遥感和遗传学方法等高新技术,促进雪豹保护。这种典型的通过AI+遥感技术,形成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一度因为“雪豹”的稀有,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


       事实上,遥感影像一直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数据源,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大幅提升遥感数据解译和信息提取的精度和效率,为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决策能力,建立高效、完善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服务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而AI+遥感能够做到自然资源多时相变化检测,有机会为开展国土空间、资源变化、自然环境和综合治理等卫星遥感监测,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地质灾害应对、综合治理、督察执法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比如,利用AI+遥感技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用地。再比如,AI+遥感的多种技术和应用,可以加强陆地、大气、海洋遥感监测,提升对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应急减灾的服务保障能力等等。正因为AI+遥感对诸多产业的促进作用。去年,中国首个遥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重庆成立,在农业、工业、路网、气象、水利、建筑等领域,都已经展开了遥感+AI 的探索布局。AI+遥感技术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最大的关键还在于,传统的专业遥感监测专家利用人眼目视判读,存在效率低,人工误差较大的痛点。而基于AI的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发现特定时间内区域面积内的变化,效率更高而且误差更小。所以,催生了AI与遥感技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