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交流学习之行(四):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篇
11月24日,是去武大交流学习的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参观了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刘冲老师,陈楚老师以及陈苓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参观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进入了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学长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并带领同学们进行参观。学长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极地的知识。例如极地考察站,极地生物,雪龙号等等,大家听得十分入迷。
同学们参观奇异展品
展厅内展示了各种各样奇异的物品。有南极岩石,南极生物标本,南极考察专用保暖服,甚至还有巨大的南极鲸鱼的肋骨,令人目不暇接,吸引着同学们驻足端详与思考。面对如此多从未见过的极地新事物,同学们窥见到南极考察对于科学研究不可小觑的地位。
聆听中心专家报告

张胜凯教授为我们介绍中心概况
来自极地中心的张胜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该中心的概况及其发展历史,并详细讲解了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科研项目,他热诚欢迎同学们将来能够加入极地中心进行深造。聆听这些科研项目的讲解,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提高专业认知水平和拓宽学科视野的绝佳机会。
所思所悟所感
郭韩:
参观了武汉大学南极中心,对极地的向往变得更深了。真的很想去感受一下,近距离接触一次企鹅。当然国家重视极地的研究与开发,还是由于极地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极地的探索当然不能少了我们,而作为新一代的测绘人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当看到那些为极地研究而呕心沥血的老一辈科学家,确实心中波动,深有感触。此次参观,加大了我对南极的认知,更坚定了我作为测绘人报效国家的志向。
胡浩轩:
从邓小平的“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到习近平的“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中国一直以大国的姿态为南极的科研作贡献。而在南极科考中,武大的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一直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这是值得我十分敬佩的。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测绘知识,争取未来为人类的南极事业作出贡献。
曾肇:
在本次参观武汉南极研究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位学长的带领下了解了展馆内的一些展品,还听取了他在前往南极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学习,我更加增进了对于南极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为我国在南极的事业添砖加瓦的决心。
李泽林:
参观武汉大学的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后,我不仅领略到南极独特的风光,看到了许多南极特有的生物,而且认识到了一代代南极科考人员的艰辛。他们跋山涉水,忍受天气的恶劣,蔬菜的短缺,随时受伤乃至丧失生命的危险,仍然前赴后继地去完成科考任务,他们是推动南极研究不可或缺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更值得每个测绘人去学习!
叶蒙蒙:
听说在南极可以几个月不洗澡?可以天天吃肉?还有一个遍地是玛瑙,用玛瑙命名的地方?歪,院长吗?可以带我去南极吗?以上种种诱惑让我自动忽略了南极的严寒和冰缝的凶险。就像hhx说的,谁没有一个去南极的梦想呢。穿着企鹅服去南极看企鹅,看磷虾,淘玛瑙……真是让人心生向往。通过这次参观南极中心的活动,我对极地生物和我国南极科考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极地环境亟需保护。我会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将来争取去南极,让梦成真。
张莹:
本次活动我们参观了极地展馆并聆听了南极中心的老师对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介绍的报告。在参观极地展馆时,一位曾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进行科考任务的学长为我们讲解,在介绍南极大陆上的几个科考站的情况时,尽管对岛上恶劣的生活条件只是轻描淡写了一番,但我仍能深刻地感受到这样一批批前往南极的科考人员的毅力和勇气,在那里,他们忍受着严寒、枯燥,抓紧一切时间进行科考任务。让我感到十分敬佩,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够获得南极的重要数据。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了南极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一些研究内容,收益匪浅,知道了目前我国在南极的主要研究内容,让我们对未来学习指明了一些方向。很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予了我们这一次宝贵的机会来武汉进行学习和交流!
韦力瑗:
在武汉大学南极中心的参观与学习让我大开眼界。参观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极,同时对南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满了向往;对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许多考察南北极所用到的技术等等,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这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受益匪浅。
——第三学习小组
本次参观活动,同学们对极地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了到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的新事物,同时,也了解到了测绘专业的学术前沿,对同学们未来的定位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大家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