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贴士: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发布人:高心雨

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1

 

1.什么是冠状病毒?

 

22

 

2.万一被传染了,会出现什么症状?

 

据武汉市的一线专家介绍,本次疫情中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并伴有干咳。

大家需要警惕的异常症状详细如下,如果出现,请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

发热(体温 > 38℃);

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深呼吸时感到疼痛;

心跳加快;

感冒或流感好转后,突然病情恶化;

寒战。

 

注意,如果身体有不适,请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游玩。出现以上症状,请戴好口罩,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不方便去医院,可以联系当地正规公立医院,告知医生症状。

 

23

 

3.怎么预防冠状病毒

 

  • 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至少距离1-1.2米的距离,特别是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更要注意;
  • 避免到海鲜市场、活家禽市场或农场;避免接触动物(包括野味)、禽鸟或其粪便;不要吃野味及光顾有提供野味的餐厅;
  • 勤洗手,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拥挤的地方,必须前往时可佩戴口罩。
  • 注意食物安全和卫生,不要吃生或没煮熟的奶类、蛋类和肉类等,也不要吃有可能被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比如尿液)污染的食物;
  •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 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发病前有去过武汉,应戴上外科口罩,及时到辖区医院发热门诊或急诊科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

 

勤洗手

       因为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手卫生是预防疾病最基本的措施,也是医院降低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那么我们何时该洗手以及如何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中、后,餐前便后,手脏时,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都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戴口罩

       因为口罩的作用是阻挡病毒传播的「载体」,而非直接挡住病毒。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两种:近距离的密切接触,和远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所谓的「气溶胶」,一般我们能接触的就是患者的飞沫。

       合理佩戴口罩,可有效挡住飞沫,也就能阻断病毒直接进入人体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一定非要戴 KN95 N95 口罩,一般的外科口罩也可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1.选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N95口罩: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N95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在临床环境中用于预防传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作用无显著差别。

也就是说,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后面两种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霾口罩)都可以。

 

2.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外用医科口罩

第一步,分清正反及上下

口罩分正反面、上下面,正面颜色较深(朝外),反面颜色较浅,红色圈出的地方是上面,内有鼻夹金属条。

 

24

 

第二步,洗手

戴口罩前需要洗手,因为口罩是相对无菌的,如果手比较脏就去触摸口罩,会把手上的脏东西蹭到口罩上,口罩就白戴了。

 

第三步,戴上

确保口罩反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第四步,压紧和拉伸

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鼻子、嘴巴。

正确的戴法可以避免气体从鼻梁两侧出入,从而发挥口罩的过滤及换气功能,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3.如何正确佩戴口罩—防霾口罩

第一步,洗手后,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第二步,用口罩抵住下巴。

第三步,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

第四步,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确保使用前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第五步,检查密合,良好的密合有助于达到口罩的预期防护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最好每隔 2~4 小时更换一次。

使用时间过久会因为大颗粒物被阻隔在口罩表面或超细颗粒物阻塞口罩过滤材料空隙中,而引起过滤效率下降和呼吸阻力上升。

 

抗击新型肺炎

让我们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