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遥感“慧眼”助力国家土地监管及审批
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刘国洪介绍,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监管上下更大的功夫,全面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明规则”。进一步明确用地审批政策、规则、标准以及要求,进一步规范地方审批的行为。
二是高科技助力监管。运用遥感监测、互联互通的审批监管平台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加大对地方审查行为,以及审查结果的检查。
三是建立省级审批工作评价机制。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刘国洪
刘国洪在会上介绍了重磅“神器”——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刘国洪解释,自然资源部作为主用户和法人的在轨陆地卫星有十颗,它具有2米的分辨率,在地表400平方米的土地覆盖的变化都能清晰判断。每个季度可以实现对全国国土全覆盖。这样的数据产生能力使得自然资源部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来加强监管,可以说审批权的下放和监管能力的提升是匹配的。同时用地保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来“放管服”三维是整体考虑的。
遥感系统在疫情期间也助力创新了工作方式。自然资源部开展网上联审,用遥感影像对比等方式,临时替代原来规定的实地踏勘等户外作业,同时启动集中调动人员、集体联合审查、提前介入项目前期,一对一用地特殊服务,在这些特殊程序下为复工复产投资项目尽快落地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用地保障服务。
以宁波市为例,为了使“慧眼”看的更广,用的更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关于加强遥感影像资源建设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实施意见》(甬自然资规发〔2020〕14号),明确要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卫星遥感“32112”覆盖体系。即实现2米影像3个月覆盖一次、0.8米影像2个月覆盖一次、0.5米影像1年覆盖一次、0.2米航空影像市区年度覆盖一次、0.2米航空影像全市域2年覆盖1次。提出加快构建基于遥感的自然资源“两统一”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体系、高效全面的分发体系等主要任务,形成遥感应用合力,提升自然资源规划治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以下为宁波市对测绘遥感的详细应用。
在宁波城市建设监测中,遥感辅助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为自然资源规划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一条快速有效的监测途径;在卫片执法中,通过建立疑似违法图斑数据库,辅助维护土地审批管理的权威性,完善土地监管体系;在违建别墅清查专项整治行动中,建立市级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统一数据库,辅助全面记录违建情况,保障“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排查;在“绿盾2019”专项行动中,辅助建立侵占各类自然保护地线索清单和焦点问题整改“回头看”,强化自然保护地的监督工作;在赤潮预警动态监测中,建立高光谱遥感预警预防体系,有效减少赤潮预报的海上现场取样工作量,辅助提高灾害监测和治理水平;在土地利用核查中,辅助控制土地利用开发的规模、布局和进度,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面向土地、森林、海洋、水、矿产等主要自然资源资产,基于遥感变化图斑,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一张图”数据库,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全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
事件:卫星拍摄
时间:2020年2月20日
地点:宁波上空离地651km
事件:数据接收
时间:2020年2月21日
地点:宁波市遥感应用中心
事件:图斑提取
时间:2020年2月27日(4个工作日后)
地点:宁波市遥感应用中心
事件:应用分发
时间:2020年3月6日(6个工作日后)
地点:相关应用领域
......
以下为宁波遥感(变化)图斑诞生记,从接收到影像的一刻起,在1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图斑的分析提取与应用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