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顶成功,向勇士们致敬
今天11时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峰景色
回首
珠峰高程测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登顶测量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前期、中期、后期都需要大量的组织协调、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各方面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精确测得珠峰高程是难以实现的。据统计,总计共有超过40个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此次测量工作。世界最高峰海拔高程数据的背后,凝结着方方面面的默默付出和奋力攻坚。
2019年10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珠峰高程测量。在珠峰高程测量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配合,做好气象、通信、证照办理、边防检查、活动组织、高山协作、珠峰自然保护区通行、物资采购及通关等所需的各项支持,全力保障项目实施。中国登山队等专业支撑团队,协助组织测绘队员完成体能训练、制定登顶计划,为队员和大量工作人员在珠峰区域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支持保障。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在登顶测量阶段任务开始前,相关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去年开始,国测一大队就在珠峰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水准、重力、GNSS、天文等测量工作。“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了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任务能够按计划进行”,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
为提高测量精度,中国地质调查局派出“航空地质一号”飞机,开展我国首次在珠峰区域的航空重力和遥感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将用于最终数据处理。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组织中国移动西藏分公司实施“5G上珠峰”计划,通过肩挑牛驮转运8吨网络建设设备和生活保障物资,在珠峰大本营、中间营地、前进营地建设了5个5G基站,还同步建成3个4G基站,保障在珠峰高程测量期间网络畅通、数据传输可靠。
2020年珠峰测量登山队由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共35人。据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介绍,测量登山队从1月12日起在北京开始集训,4月5日抵达珠峰大本营,进行高海拔适应性拉练,最高曾抵达海拔7400米高度。在此期间,他们接受了体能、技术、登山理论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还对顶峰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了训练。
珠峰大本营
登顶
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5月8日登山队因攀登路线上有流雪危险,登山队撤回前进营地后,5月21日,由于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等原因,修路队未能按计划打通至顶峰的攀登路线,原定5月22日登顶测量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组撤回珠峰前进营地休整待命。
5月24日,登山队再次出发,25日,登山队行进至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时风力变大。大风迫使队员们无法正常攀登,只能趴在路线上慢慢前进。终于抵达海拔7790米的C2营地之后,队员们在大风中花了一个小时也没能把帐篷搭起来,只能抱着石头趴下躲避大风。穿越大风口抵达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后,队员们从海拔8300米的三号营地出发,经过第二阶梯,最终于5月27日成功登顶。
修路队员通过第一台阶
登山队员通过“中国梯”
本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依次为: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攻顶组组长 次落
攻顶组组员 袁复栋
攻顶组组员 李富庆
攻顶组组员 普渡顿珠
攻顶组组员 次仁多吉
攻顶组组员 次仁平措
攻顶组组员 次仁罗布
攻顶组组员 洛桑顿珠
致敬勇士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后续
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表示,登山队员登到峰顶以后,大概会待一个多小时。以往的那个峰顶的登山,登山队员在峰顶上待的时间都比较短。这一次待一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了,主要是考虑到大家带的氧气,还有一个人在峰顶的承受能力,风非常大,气温也比较低。登山队员主要在上面还要做一些事,比如说要立起一个觇标,然后让在海拔5000到6000米的一些测绘队员可以瞄准觇标进行交汇测量,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还要做一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就是卫星定位接收机测量峰顶的位置和高层。第三,还要测雪深,用雪深雷达在山顶,把山顶雪深进行一些测量。
“在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才能确定珠峰精确高程。”党亚明说。相比峰顶短暂而又紧张的测量工作,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温度、气压、折光环境等因素对测量产生的影响,要通过复杂的计算进行综合处理、消除误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概需要数月时间。
登山队队员在峰顶测量
答疑
Q 登山队员为什么会选择凌晨这个时间登顶?夜里爬山会不会有一些什么危险呢?
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为什么会选择凌晨登山,它和珠峰的这个气候条件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都是在中午11点之前就必须下撤,因为下午以后,峰顶上风特别大,就特别危险了,从登珠峰来说,哪怕你到了一点钟不管你登到什么位置,你都必须返回,那么咱们这一次珠峰测量呢,还要给在峰顶进行测量工作留下时间,所以咱们一般来说计划就要(早上)七八点之前,尽量就登上珠峰的这个顶端,所以就是我们要在凌晨的这个一两点就要出发了。
为什么会选择凌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凌晨雪不粘脚,就是登山运动员穿的那个很重的爬山的靴子它有四斤多重,它很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其实也是蛮危险的,那么在凌晨的时候雪是不粘的,所以它反而更好一些,另外就是说登山运动员他都有一个头灯,他在攀登的时候,可以照十几米的距离,所以他也不存在说看不见的问题,所以应该是很安全的。“
Q 那么这次峰顶会战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党亚民说:”以往珠峰测量,所有的观测数据都要靠我们的这个峰顶的登山队员和测量队员把它拿回来。咱们这一次珠峰测量,咱们国家的5G架到6000多米了,就可以实时地把数据传下来,传到我们的数据中心。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看它的数据的质量怎么样,这样就对前进大本营的决策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靠性提高了。
另外,我们测完了以后,可能我们的测量仪器可以在山上再多停留一会儿,我们可以多观测一些数据,通过我们的登山队员把一部分,把前面几十分钟的数据拿回来,后面我们还会继续通过5G往下传数据,这样我们在峰顶的观测时间会长一些,然后呢,精度也就会高一些。“
Q 本次测量珠峰高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党亚民表示,GNSS测量、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的成果结合早期相关资料,不仅可以准确地分析目前地壳运动变化影响情况,同时也可为后续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精确的地面重力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成果可用于珠峰区域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以及地质调查、地震、地壳运动等问题的研究。
所以,今年开展的对珠峰高度的测量以及对珠峰地区的科学观测研究,是对以往历次考察资料和成果的补充和升华,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