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栏: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神谱系(21)—劳模精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精神背景
如果能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时光隧道里穿梭,会看到全国劳动模范的面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开始,是掏粪者时传祥,是铁人王进喜;到后来,是数学家陈景润,是科学家彭加木;再后来,是产业工人许振超,是篮球明星姚明;到如今,是研究发动机的孔祥俊,是搞生物科技的潘峰……也许你没听过他们的名字,不过没关系,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的骄人成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劳动者的形象,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迁。一部劳模史,从一个侧面记录着新中国的成长史。
从“铁人”到创新者 劳动者的形象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大多是体力劳动者。
直到今天,谈起劳模,许多人仍会先入为主的想到那些可爱的体力劳动者。比如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他受尽欺凌,但新中国成立后,其价值却获得肯定,并成为全国范围内备受尊重的劳动者典范。1959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对时传祥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为人知的劳模,大都如大庆油田的王进喜一样,以苦干著称,所以他的称号“铁人”,如今看来,是一个时代的劳动者符号。这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逐步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一线工人、农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不过即使在那时,在提倡“老黄牛”型劳模的同时,“苦干+巧干”式的劳模同样层出不穷。改革开放初期,劳模形象陡然一变。一些“知识型”工人、科学家、企业家和专职技术人员成了劳模。如今看来,那时即将起航的改革,在用新的劳动者形象积蓄力量。
从建设家园到实现现代化 劳动者的时代使命
劳动者形象的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时代对劳动者的需求变化。
比如在王进喜的年代,正值百废待兴之时,打出中国自己的油井,结束用“洋油”的时代,是时代使命。“铁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筚路蓝缕,在探索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做出了伟大的尝试。
用王进喜的话说,“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那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莫不是怀着这样的心愿建设家园。
在接受采访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唐山丽泰集团公司董事长、玉田县鸦虹桥镇刘现庄村委会主任白利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改革开放,让一小部分人富裕起来。我刚好是其中的一分子。富裕以后,我便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为自己的家乡负责,为身边的人服务。通过我的努力,让村民一起富起来。”
中国在成为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新行业不断产生。2015年的劳模中,不乏理财规划师、农艺师等新职业的代表。同时,纵观近些年的全国劳模,高知识、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比例逐年升高。劳模们身上拥有一种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从“吃饱饭”到“中国梦” 劳动者的价值追求
人为何而劳动?劳模们为了什么价值目标而奋斗?几十年间,我们看到了变与不变。
变者在于,中国在变。
中国的发展,使得人民摆脱了贫困,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一项不可思议的壮举,注定意味着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劳动者们都在解决“吃饱饭”这个最基础的需求;然而发展至今日,在“四个全面”的大背景之下,举国上下所追求的是内涵更为丰富、目标更为远大的“中国梦”,这意味着,我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需怀揣梦想,砥砺前行。
“劳动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接受采访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经济,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改造世界,要表彰基层的普通劳动者,进而激发劳动热情。现在表彰的对象起了变化。并不是普通劳动者少了,而是其他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增加了,比例上多元化了。这也反映市场经济的大转型。”
“当今社会,劳动需要有一个宽泛的理解。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这就是劳动。我们要通过劳模的榜样力量,去激励公众,激励普通人奋斗。让民众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进而改变社会。这就是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张颐武表示。
不变者在于,中国的价值追求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讲到,“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没有变化。劳模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本质要素都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张颐武表示。

★精神解析★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劳模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创造,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在新时代,重温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鼓足干劲,奋勇拼搏,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爱岗敬业重在“爱”和“敬”,“爱”是对岗位和职业的热爱之情,“敬”是对岗位和职业的尊重之心,“热爱”与“尊敬”相互促进,是成就事业重要的推动力,是奋斗路上战胜困难的强大原动力,更是执着于事业追求的必要支撑力。争创一流重在“争”和“一流”,强调的是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力争作出一流贡献。广大劳动者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才能成长成才,才能在劳动中成就不一样的事业,锻造不一样的情怀,实现不一样的人生。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即在劳动实践中,拥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钢铁意志,展现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保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产生活作风。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在看待问题上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束缚,积极探索劳动过程中的新规律和新方法,灵活地运用知识和经验,推动劳动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创造。伟大见于奋斗,奇迹源于创造,新中国70多年发展的里程碑上记录着一大批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模范以及他们的伟大事迹。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始终是一代代劳模们的本色和追求。他们不辞辛苦、甘愿付出,不求索取、不为名利,彰显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质。
劳动模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敦厚质朴的笑容;他们只问耕耘、不计得失,在超越小我中成就大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如“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所说:“获得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忠诚、执着、朴实。追求‘短、平、快’,当不了英雄;想着‘名、利、奖’,造不出伟大。”
习近平论述要点
大力弘扬三种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完善劳模政策,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
●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
●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
●要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
●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工会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