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栏: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神谱系(26)—探月精神

发布人:高心雨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精神背景

探月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不渝追求。以“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2004

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2009

“嫦娥一号”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2013年12月14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2013年12月15日

“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5月21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2020年11月24日

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嫦娥三号着陆器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讲话

5年前,我们庆祝了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5年后,我们在这里庆祝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次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讲话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可喜可贺、令人欣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推动实施好探月工程四期,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统筹谋划,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